第322章 问罪蜀王(第2页)

 至于将名下土地和生意,按照"宗藩条例",一并纳税,也并非不能接受,毕竟山西大同代王,河南开封周王,山东兖州鲁王早就如此这般行事,并且从中得到了"出城行走"的特权。 

 相比较之下,他真正在意的,还是降爵为"郡王"这个条件。 

 郡王和亲王虽是一字之差,但享受的待遇却是天差地别。 

 "无罪?" 

 "那看来是奴婢多嘴了。" 

 "拿下!" 

 见年过六旬的蜀王仍没有认清形势,魏忠贤也没有与其争辩,首接朝着身旁的锦衣卫们摆了摆手。 

 多说无益,这蜀王府中,想要当"郡王"的人不知凡几,这朱奉铨真以为自己不可替代? 

 这大明的天,早就变了。 

 "慢着!" 

 "慢着!" 

 眼瞅着魏忠贤居然真的打算对自己动手,蜀王朱奉铨顿时没了脾气,其尖锐的呼喝声也是随之在殿内响起。 

 郡王就郡王,起码被发配凤阳府,沦为阶下囚要强的多。 

 "蜀王爷,这是答应了?" 

 微微摆手,将一拥而上的锦衣卫们重新唤回,魏忠贤皮笑肉不笑的盯着惊魂不定的朱奉铨,心中很是感慨。 

 说起来,这蜀王府虽是在西川传承两百余年,积攒了无数财富,但历任蜀王在民间却是颇有名望,与其余在封地上横征暴敛,醉情声色的不法藩王们形成了强烈对比。 

 就比如眼前的蜀王朱奉铨,就曾在女真建奴于辽镇崛起之后,主动向朝廷捐献钱粮,得到了万历皇帝的亲笔嘉奖。 

 或许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层关系,紫禁城中的天子方才愿意给眼前的蜀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至于罪行昭昭的蜀王世子,自是不配拥有此等"特权"。 

 "答应,本王答应.." 

 像是被人抽去全身力气一般,蜀王朱奉铨面如死灰,瘫软在身后的王位,口中念念有词。 

 他敢不答应吗?自己刚刚犹如死狗一般,被拖出乾元殿的嫡长子便是最好的证明。 

 "蜀王爷知错能改,奴婢佩服.." 

 一个眼神过后,殿中的锦衣卫们便在朱奉铨如释重负的眼神中转身退出了乾元殿。 

 而在殿中颇有些手足无措的西川巡抚徐可求以及石柱宣慰使秦良玉也趁着这个机会,赶忙离开了大殿。 

 现如今,他们如何不清楚这魏忠贤乃是代表着紫禁城中的天子而来,说不定便会有单独的旨意,向蜀王下达。

 事关皇室秘辛,他们还是少搀合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