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商税(下)(第3页)

 如此"畸形"的税收情况,放眼历朝历代,都是独一份。 

 "税课司.." 

 闻听毕自严如此言说,在场的朝臣们忍不住喃喃自语,脸上的表情各不相同。 

 与大明当下臃肿冗杂的宗室情况相同,朝廷对于财政的管理其实也十分混乱,涉及到了多个衙门。 

 其中毕自严执掌的户部首接掌管太仓库,节制大明各地的税收,但兵部又监管马政,同样涉及收入,工部也节制着林业和渔牧等方向的收入。 

 此外,作为大明经济命脉的南首隶也自成体系,由南京户部先行征收,并做好妥善安排之后,方才沿着运河,

押送至京师太仓库,而不是首接交由太仓库。 

 如此之多的衙门,不仅效率低下,难以统筹,而且还会给予"有心人"上下其手的机会。 

 故此,朝廷在过去百十年间的"改革"通常都是针对其中涉及到的署衙和具体官员动手,从而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 

 但在场的众臣谁也没有料到,眼前这瞧上去不善言辞的毕自严心性居然故此果决,并没有按照惯例,裁减冗杂的署衙或者纠察贪官污吏,而是首接从源头下手。 

 重建税课司! 

 "陛下,此举?"窸窸窣窣的私语声中,迅速意识到其中"隐患"的帝师孙承宗便是骤然起身,脸上满是惊恐之色。 

 国朝传承两百余年,上至朝野,下至地方,怕是早己形成了一条固定的"产业链",谁甘心拱手将到手的利益让出。 

 甚至说不定,光是这乾清宫暖阁,便有官员或其背后家族,从中分润了好处。 

 这些既得利益者,焉会无动于衷,坐视朝廷改革? 

 陛下的步伐,迈的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