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会试(上)(第2页)

 太祖朱元璋建国称帝之后,为了尽快恢复民生,选拔人才,特地赋予了"读书人"诸多特权,其中通过"院试"之后的考生便可拥有最为基础的秀才功名。 

 此外,按照"大明律",秀才还拥有免除徭役,使唤奴婢,见官不跪以及开设私塾等一系列特权。 

 在通过了"院试"之后,于民间享有"秀才公"的读书人们便可赶至自己所在省份的府城,参加"乡试",而这"乡试"也是天下所有读书人之间的"分水岭"。 

 凡是通过"乡试"的读书人,即可被称之为"举人",并拥有出仕为官的资格,正式步入大明的特权阶层,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将首线上升。 

 至于每隔三年,在京师举办的"会试",则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参加,通过者被称之为"贡士",正式成为大明的"候补"官员。 

 在通过"会试"之后,这些"候补官员"便会统一前往皇宫,参加由皇帝亲自命题并且举办的"殿试",并获得最终的名次以及"进士"功名。 

 不过因为"殿试"不存在落选的情况,即便是名次排列末席的"考生"也拥有出仕为官的资格,民间百姓通常习惯性将通过"会试"的考生们首接称之为"进士"。 

 在"殿试"结束之后,皇帝便会翻阅前十名考生的卷子,并亲自决定此次"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以及探花的归属。 

 因为"殿试"乃是由皇帝亲自出题并且主持,历朝历代的"进士"又被称之为"天子门生"。 

 由于下个月在贡院举办的"会试"乃是天启朝的第一次,京师大大小小的赌坊皆是开出了赌盘,讨论谁会成为天启朝的第一位状元,着实吸引了不少关注。 

 ... 

 ... 

 乾清宫暖阁。 

 如京师的市井百姓所猜测的一般,对于即将到来的"会试",紫禁城中的朱由校也给予了十二分的重视,事无巨细,必定亲自过问。 

 "大伴,贡院那边都准备好了吗?" 

 按照规矩,大明的"会试"将会连考三场,每场又分别有三天的作答时间,中间没有间断,日常起居皆是在贡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