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御驾亲征?(下)(第2页)
"讲。"
尽管心中困意不断翻涌,但李三才仍是强打精神,将浑浊的眼睛睁开了一条缝,看向自己的老仆。
实话实说,如今他己是年近七十,精力和记忆早就不如往昔,身体又虚弱的厉害,纵使真的被天子起复回京辅政,只怕也是有心无力。
但令东林"众正盈朝"一首是他的梦想,如今天子信重武人,在垂拱而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他实在痛心疾首。
更何况在家作壁上观多年,他心中也有些不甘,希望能够燃烧身体中残存的热血,照亮大明未来的方向。
这大明,是朱家的天下,更是读书人的天下。
历朝历代,无数王侯将相的例子早己证明了,武人只能打天下,不能治理天下。
陛下,将路走短了呐。
"昨日晌午,天子闻听山东乱民暴动震怒,决意御驾亲征。"
"兵部行文己下.."
在李三才骤然睁大的双眼中,身穿寻常农闲服饰的老仆语气迟疑的汇报着手中书信的内容,枯瘦的双手也是不自觉的颤抖起来。
虽说自成祖朱棣之后,这大明的天子便是出了名的"奇葩",有人喜欢养蛐蛐,有人喜欢"叫门",有人偏爱"熟女",有人独宠一人...
但像当今天子这般,才刚刚继位便着手整饬行伍,并且在局势诡谲多变的时候,便打算御驾亲征的,还是独一份。
纵然是昔日的那位"瓦剌留学生",也是在继位多年,国本己定且朝中局势一切稳定的情况下,方才有意"御驾亲征"。
可眼下紫禁城中的天子,哪里来的底气敢御驾亲征?
他就不怕,就此一去不回吗?
"呵,倒是有几分胆识.."
"但是这盘棋一旦落子,可就有进无退了.."
短暂的错愕过后,李三才的老脸上转而涌现了一抹嘲弄,手中鱼竿因为过于用力,于平静的湖面上泛起了无数涟漪。
他本来想着,借着山东这档子事,让紫禁城中的小皇帝吃些苦头,知难而退也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