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再起波澜(下)(第2页)
不过此事也间接证明,新建伯王承勋萌生退意怕是确有其事,否则透露此等消息的,便不是王承勋的次子,而是作为其继承人的长子了。
"灵璧侯觉得,我等该当如何?"
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太阳穴,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魏国公徐宏基便忍不住朝着眼前的灵璧侯低声询问道。
那新建伯王承勋没有参与到白莲贼人徐鸿儒的叛乱当中,尚有一丝退路;但他们这些南京勋贵,却是早己被逼到了悬崖。
"侯爷,事不宜迟。"
"即刻授意淮安盐商,同时以盐税沉重和漕军困苦为由发难。"
"必要时,南京大营这边也要动起来.."
说到最后,灵璧侯汤国祚的声音几乎微不可闻,但魏国公徐宏基却是早己长大了嘴巴,双眸满是惶然。
他可以接受暗中"资助"白莲贼子徐鸿儒,因为他们南京士绅的初衷,本就是打算借此令天子知难而退,或者扶持信王由检上位。
他也可以默许苏州织工暴乱,让朝廷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但这一切的所作所为,在南京大营"躁动"面前却是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大明开国至今两百余年,除却成祖朱棣"靖难"的时候,这驻扎在南京城外的军兵们几乎没有产生过半点动荡。
换言之,如若这南京军营"躁动",南首隶与京师之间的关系便是"势如水火",难以妥善解决了。
"公爷,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漕运总督和两淮盐运使己然走马上任,听说身旁均有京营士卒从旁保护。"
"此等细枝末节,难道还不足以证明天子的态度吗?"
见眼前的魏国公徐宏基面露迟疑之色,灵璧侯汤国祚便是有些急切的低吼道:"不仅如此,朝廷刚刚委任的济宁知州,应当也足以给我等敲响警钟了吧?"
"这不还是您告诉我们的吗?"
或许是事关自身利益,或许心中还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打算,这位年过五旬的灵璧侯汤国祚竟是显得十分激动,言辞很是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