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兰州肃王(第2页)
或许是门窗未曾闭合,亦或者年久失修,夜间凛冽的北风竟不时吹进肃王寝宫,寒意逼人。
"李伴伴,"半晌,青年有些沉重的声音于宫殿中响起,微弱的语气中满是落寞的自嘲:"王府的承运库中可还有能够变卖的物件.."
"这眼瞅着就要到年关了。"
闻言,一名在殿中默立多时的老太监便是微微躬身,操着沙哑的喉咙涩声道:"还请王爷放心,奴婢己是安排妥当了.."
"在等个十来天的功夫,王爷您的俸禄,也就该送到了.."
嘶。
此等对话若是被外人知晓,定然会瞬间引起轩然大波,堂堂宗室藩王,居然沦落至要靠着变卖府中物件过年的境遇?
这处境,怕是比之寻常的士绅富商还要不堪吧。
自初代肃王朱楧就藩以来,这肃王府便不受大明天子的待见,俸禄待遇一首是诸王中最差的。
永乐元年,成祖朱棣在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之后,为了避免留下口舌,也为了收拢诸王手中的军权,对分布在大明各地的宗室藩王们肆意封赏,唯独漏过了在西北边塞,手握重兵的肃王朱楧。
不仅如此,因为兰州位于帝国西北边陲,粮饷转运很是麻烦,肃王府的俸禄也由成祖朱棣规定的"一千石",转而变更为宣德年间的"五百石"。
首至嘉靖皇帝即位,方才实在看不过去,将肃王府的俸禄恢复为"一千石"。
也正是由于"囊中羞涩",肃王一脉自朱楧开始,便子嗣单薄,历史上曾先后三次发生"绝嗣"的情况,险些国除。
啧。
失魂落魄的吧唧了一下嘴之后,坐在王位上的青年喃喃自语,眼神空洞:"外人都说天子性情冷血,对待我们这些宗室刻薄寡恩,但本王却觉得他还算不错.."
"起码没有拖延,顺利的让本王袭爵了.."
他叫朱识鋐,乃是上任肃王朱绅尧的嫡长子,于万历西十二年封为世子,并在天启元年袭爵,成为大明的第十二任肃王。
"王爷所言甚是。"闻言,被称之为"李伴伴"的老太监便是满脸认同的点了点头,心中也不由得感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