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黑化,从皇后离世和一平大小金川开始

 “在乾隆帝漫长的执政生涯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前期:乾隆十三年之前,

 中期:乾隆十三年至乾隆四十五年,

 晚期:乾隆四十五年之后。”

 “在乾隆十三年之前,

 乾隆帝一直以儒家经典中‘治世君王’标准为行事准则,

 事无巨细,皆以此要求自己。

 他的性情比较平和,

 即使在臣下提出建议时,也能保持冷静,耐心倾听。

 他十分尊重雍正给他留下的张廷玉、鄂尔泰等老臣,

 常以‘先生’‘卿’来称呼,

 虚心纳谏,很少从重处罚大臣。”

 “在处理皇族内部事务时,

 乾隆帝的手段相较于其父雍正更显温和。

 他减轻了雍正时期对八阿哥、九阿哥家族的处罚,

 恢复了他们的贵族身份,

 使得那些长期被禁锢的王公贵族重获自由。

 甚至,就连雍正时期最大的政敌十四阿哥也得以释放出狱。”

 “与雍正帝的喜怒无常相比,

 乾隆帝的这一系列举措,无疑给朝堂官员和氏族宗亲们,带来了长达十三年的安心。

 对于百姓而言,

 乾隆继位初期的宽容政策,

 如停止开荒、重视农业发展、减免赋税等,

 也迅速赢得了他们的赞誉。

 整个大清王朝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赞颂之声此起彼伏。

 《郎潜纪闻二笔》中对乾隆帝即位初期的政治举措,有如下记载:

 ‘乾隆帝即位,所颁布的诏令,善政不绝,四海之内,无不欢呼雀跃。’

 在这一时期,乾隆帝被公认为一位仁慈的君主。”

 “然而,乾隆十三年却接连发生了两件震惊朝野的大事,

 使得这位年轻的天子性情大变,

 其执政风格也由宽仁转向严厉。

 第一件事,是乾隆深爱的皇后富察氏在山东德州病逝。

 这令他在感情上失去了依靠,变得敏感多疑。

 第二件事,则是清军在一平大小金川的战役中屡战屡败,暴露出了贪腐横行、不堪一击的严重问题。

 军队前线的某些将领存在欺上瞒下、杀良冒功的罪行,

 这让乾隆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为政之道,是否过于宽大。”

 朱元璋看到这儿,顿时有种同病相怜的赶脚。

 “首先,他开始拿自己的儿子开刀。”

 “在富察皇后的丧礼上,

 他发现皇长子和皇三子并未表现出应有的悲痛,

 于是大发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