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兵不厌诈,骚扰、偷袭加下药!

 “杜充掘开黄河试图阻拦金军。

 然而可笑的是,金军却转道从山东继续南下。

 建炎三年正月,金军攻占徐州,进犯泗州。

 然而汪、黄仍隐瞒军情,并再次建议赵构派人求和。

 金军长驱直入,击溃韩世忠、刘光世军队,渡过淮河,以议事为名诱赵构留扬州。

 二月初,金军急袭扬州,赵构闻讯大惊,匆匆逃离,直至平江府才稍事安顿。

 在逃亡过程中,赵构狼狈不堪,

 甚至在瓜洲被吏部尚书吕颐浩及礼部侍郎张浚追上时,才得知金军已入扬州。

 为了求得金人宽恕,

 赵构下诏录用张邦昌亲属,并再次向金人乞和。

 同时,他外放汪、黄二人,拜朱胜非为右相,升任王渊为签书枢密院事以酬谢其扈卫之劳。

 他这一系列举动,无不显示出赵构在金人面前的软弱和无能。”

 随着苏治的讲解逐渐深入,

 其它朝代的百姓们对赵构的无耻、无能逐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但百姓们对他了解的越是清楚,便越是鄙视与唾弃。

 “这……”宋徽宗赵佶支吾了半晌,却始终未能吐露出一句完整的话语。

 因为他感觉,倘若自己身处其境,恐怕也不会比赵构好多少。

 隋炀帝杨广则面露轻蔑,讥讽道:

 “果不其然,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这赵构,真是完美地继承了宋徽宗赵佶的‘衣钵’呢!”

 崇祯帝朱由检不禁叹息道:“这宋朝皇帝,可真是个顶个的软弱啊!”

 “大宋,大怂……”宋太祖赵匡胤苦笑着呢喃道。

 他这下终于知道,苏治为何会以“大怂”来称呼大宋了。

 “赵构一路奔逃,金军则紧追不舍,沿途遭殃的,自然是大宋百姓。

 从杭州至越州,再经明州至台州,

 直至最终逃到茫茫大海上,方得暂时喘息。

 最后金军因为不擅水战,才选择撤兵。

 而这就是赵构的一贯表现,

 从他即位到最后退位,

 他坚持并奉行的唯一原则便是——妥协!

 对于金人提出的任何条件,他都竭力去满足;

 每当金军来犯,他便选择逃避。

 这样懦弱无能的皇帝在位,南宋又有何希望收复中原呢?”

 宋太祖赵匡胤欲哭无泪,长叹一声道:

 “我赵匡胤究竟造了什么孽啊!大宋王朝,真的丢尽了华夏儿女的脸面啊!”

 赵匡胤的苦,只有他自己去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