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清朝最后一块遮羞布,被扯掉了(第2页)

 国家正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西方列强的侵略及其背后的文明冲击,使得zg面临着文明、国家和社会的三重困境。”

 “南怀瑾先生曾说过,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

 ‘一是德薄而位尊;

 二是智小而谋大;

 三是力小而任重。’

 很不幸的是,这三样,慈禧无一遗漏地都中标了。”

 “自我膨胀的人最容易患得患失。

 ‘患得’的时候,慈禧尚且还能慎省自身、励精图治。

 例如在执政前期,

 慈禧还能从对慈安太后的恭谨中得到自省和自励,

 从对恭亲王奕?的笼络中学习执政、治理经验,和拓宽自己的视野。

 但在慈禧终于摆脱了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唯我独尊以后,

 她便开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慈禧以这三种人生的基本错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来应对时代的三重大困境,

 这使得她在掌权期间错误频出,

 也让大清王朝这条千疮百孔的破船,

 最终驶向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深渊。”

 苏治讲到这儿时,视频的背景音乐开始变得低沉、哀伤起来,

 “甲午战争,

 由于慈禧的自私昏聩,

 使得‘蕞尔小国’撕掉了‘天朝上国’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当时清朝上下完全没有将日本放在眼中。

 光绪主战,慈禧也主战,更是强硬宣称‘不准有示弱语’。

 但是,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裁减慈禧六十寿辰项目,移作军费的时候,

 慈禧却大发雷霆,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随着战争的推进,

 清军却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水师更是在黄海之战中遭受重创。

 可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十寿辰庆典,慈禧太后却转向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策略,寄希望于列强的干预能迅速结束这场战争。”

 “可日本这头饿狼好不容易逮着了机会,他又岂会轻易善罢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