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甲午战争,被扯掉了最后的遮羞布(第2页)

 那弹丸之地的倭国,

 何来底气竟敢扬言要征服中原,乃至称霸全世界???”

 李世民也说道:“国之大好战必亡,倭国到底有什么实力,敢言征服zg,称霸世界?”

 宋太祖赵匡胤感觉脸上有些火辣,无话可说。

 明太祖朱元璋则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这倭国国小民寡,安敢有此非分之想?”

 明成祖朱棣却再次催促郑和,道:“三宝,抓紧时间打造舰队!倭国不除,朕心难安!”

 郑和恭敬回应:“臣领旨,定不辱使命!”

 视频继续播放,苏治继续讲解到,

 “为了实现他们的野心,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的策略。

 甲午中日战争,

 则被日本视为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关键环节。

 在日本快速崛起的时候,在清朝政府领导下的中原王朝,却正处于衰落阶段。

 自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

 清朝内部的洋务派发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效仿欧美,也使清朝出现了一度被称为‘同治中兴’的现象。

 光绪十四年,清朝更是建立了强大的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股不可小觑的海军力量。

 然而与日本不同的是,

 清朝并未能从根本上改革国家体制,朝政大权依然紧握在慈禧手中。

 这使得彻底革除弊端、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沦为了一场不切实际的空谈。

 都说空谈误国,清朝的现实便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政治上的深度腐败、民生的极度困苦、官场中无休止的派系争斗,

 以及国防军事纪律的严重废弛,

 都使得这个庞大的帝国,沦为被列强随意凌辱的对象。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中日之间的战争,已经如箭在弦,不可避免。”

 “在当时的欧美地区,

 那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都正在逐步向帝国主义转变。

 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行动的支持。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zg和朝鲜的帮手;

 英国试图利用日本来遏制沙俄在远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