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武则天的功绩

 “武则天主政时期, 

 除了清洗异己,收拢皇权外, 

 也做出了不少实质性的贡献。本文搜:e小说  免费阅读 

 首先,她在继承唐太宗时期科举制政策的基础之上, 

 进一步推动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选拔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唐朝前期,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 

 武则天掌权后,每年举行科举考试,同时对科目设置进行了优化。 

 常科,即常规科目考试, 

 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众多科目。 

 她降低了明经科的地位, 

 提升了进士科的重视程度, 

 这一举措改变了以往世家子弟在科举中的垄断地位, 

 为寒门子弟开辟了晋升之路, 

 使得科举制度真正发挥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进士科的重视也极大地推动了唐代诗歌、散文的繁荣, 

 诸如王勃、陈子昂、王维、岑参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是进士出身。 

 据统计,在高宗和武则天的五十五年统治期间, 

 进士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贞观时期增加了一倍以上。” 

 秦始皇嬴政连忙对身边的李斯说道:“终于有科举的详细说明了,快记下来!” 

 李斯连忙回答道:“臣己牢牢记在脑中!” 

 窦太后对刚回来的陈阿娇,以命令的口吻说道:“你若一字不差,把科举制度全部写下来,老身可以免去对你的责罚。” 

 陈阿娇连忙点头应道:“知道了,我一定全部抄下来。” 

 “其次,武则天,开创殿试制度。 

 殿试又称御试、亲试、廷试, 

 是由皇帝亲自在大殿上开科取士、监考选拔人才的考试形式。 

 其考察的内容十分广泛, 

 涵盖了对经书的理解、对国家政策的看法、个人品行以及外貌仪态等各个方面。 

 唐高宗在显庆西年曾亲自主持过考试,但并未形成定制。 

 而武则天则将殿试制度化,亲身参与科举取士的考核过程,以此方式发掘并重用了大批贤能之士。 

 载初元年(689年)殿试中,年仅二十二岁的张说,凭借出色的表现被武则天亲自点为第一名。 

 张说也无愧武则天的看重, 

 他文武双全,出将入相, 

 先后担任三任宰相, 

 首到唐玄宗时期,他依然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