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危急时刻,还得看我寇老西儿(第2页)

 宋军此前所攻占的州县,也就此全部丢失。” 

 “这两次失败,对北宋内部产生了深刻影响。 

 至此之后, 

 北宋朝廷‘守内虚外’的倾向愈发严重。 

 同时,朝廷内部的消极妥协情绪也开始逐渐增长。 

 契丹骑兵频繁南下侵扰, 

 使得河北大平原的生产和生活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百姓苦不堪言。”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 

 宋太宗逝世,其子赵恒继位,即宋真宗。 

 契丹骑兵趁着宋朝新君登基的时机,更加肆无忌惮地侵扰边境。 

 咸平二年, 

 辽军在高阳关大败宋军,俘虏了并代都部署康保裔,掳掠大量财物后离去。 

 咸平六年, 

 辽军再度进犯高阳关, 

 宋军副都部署王继忠不幸被俘,并投降辽国。 

 这两次惨重的失败,令宋朝朝野上下震惊无比。” 

 “唉……这几次失败,将我大宋最后的军力优势,全部丧失殆尽。” 

 看到这儿,宋太祖赵匡胤忍不住长叹了一声,说道: 

 “光义,还是太急切了一些。他应该跟寇凖好好商量商量的。” 

 其他朝代的观众们,眼见这一幕幕,也不由得纷纷摇头叹息。 

 “看看这宋朝,才一开始就如此不济,百姓们可真是倒了血霉。” 

 “是啊,跟咱唐初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情况相比,这大宋真是让人看了心疼……” 

 “连自己的子民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王朝盛世?” 

 “话虽如此,但宋太祖也上了杰出帝王榜。 

 还是希望大宋能够早日醒悟, 

 提升武人地位,加强武备,巩固国防, 

 让百姓们都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 

 视频继续播放, 

 “景德元年(1004年), 

 边境频频传来告急文书, 

 辽军大规模入侵的阴影,再次笼罩在大宋上空。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 

 宰相李沆和毕士安感到束手无策,无法有效应对强敌的入侵。 

 在这紧要关头,毕士安想起了一个人。 

 而后,他便向宋真宗推荐了寇凖,并对宋真宗说道:‘寇凖天资忠义,能断大事,志身殉国,秉道嫉邪。如今北强入侵,只有寇凖可以御敌保国。’ 

 八月,寇凖被任命为集贤殿大学士,与毕士安共同担任宰相。 

 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领二十万大军从幽州出发,向大宋发起了猛烈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