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苻坚得王猛,如刘备得诸葛(第2页)

 相较之下,诸葛亮虽多次北伐,但并未取得显著的实质性成果。 

 但诸葛亮受到的赞誉要多很多, 

 这主要是归因于诸葛亮的高尚品德,和老罗的《三国演义》, 

 这让诸葛亮被后世看为古今中外少有的完人。” 

 看到苏治对北伐的评价, 

 刚刚还因为可以转世重生而欢欣鼓舞的诸葛亮、姜维等人, 

 此刻不由得全都陷入了沉默。 

 视频继续播放, 

 “公元354年,东晋大将桓温北伐,驻军灞上。 

 关中父老失声痛哭:‘原来朝廷并未遗忘我们!’ 

 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王猛身为汉人,自然也想为汉人正统出一份力。 

 于是,他就穿着短麻布衣,去军中拜见桓温。 

 桓温让王猛谈谈天下大势。 

 王猛便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捉掐着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 

 桓温见状,顿时心中暗暗称奇。 

 他忍不住向王猛问道:‘吾奉天子之命,将锐卒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意思是:我特喵奉天子之命,带了十万精兵前来讨伐逆贼,为啥你们关中却没有人来投奔? 

 王猛回道:‘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 

 意思是:长安就在眼前,你特娘却不攻打,人们都摸不透您的心思,来搞鸡毛?” 

 “桓温北伐的水,深不可测。 

 他此行并非真心收复失地,而是为了捞取功绩和虚名,以便日后回到江东稳固自己的权势。 

 王猛一语中的,首指桓温的心病,这让他感到十分尴尬。 

 沉默良久,桓温才由衷地赞叹道:‘你的见识,远超过江东的那些人。’ 

 没过多久,桓温就匆匆撤军了。 

 临行前,他邀请王猛随他南下做官, 

 但王猛早己看透了恒温, 

 也深知东晋朝堂是一个讲究家族背景的地方,他一介屁民根本没有施展的机会。 

 因此王猛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华山, 

 继续他的隐逸生活。” 

 “是金子总会发光。 

 公元357年,苻坚在寻求吕婆楼的建议时,得知了奇才王猛的存在。 

 吕婆楼对王猛赞赏有加,苻坚于是派人去邀请王猛出山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