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历史名相榜第一,李斯

 “最后还要再结合之前的视频,提出一点。本文搜:零点看书  免费阅读 

 那就是诸葛亮做到了忠臣的极致, 

 却未能更进一步,成为魏征那样的良臣。 

 我们知道,魏征之所以能名垂青史, 

 就是因为他作为诤臣, 

 即使面对皇帝李世民, 

 也能坚决劝谏,有理有据,绝不退让。 

 李世民能成为千古一帝,魏征的功劳没有一半也至少有三分之一。 

 这点从魏征去世后, 

 李世民就开始逐渐堕落,便可见一斑。” 

 李世民尴尬的笑了笑。 

 魏征却对着光幕,拜了拜,说道:“谢先生夸奖。” 

 “相比之下, 

 诸葛亮在某些关键时刻,便显得有些魄力不足了。 

 他明知关羽性格孤傲,并不适合单独镇守一方, 

 但在劝说几次无果后, 

 竟然选择了放任自流。 

 这就为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埋下了隐患。 

 同样,当刘备决定起兵伐吴时, 

 诸葛亮虽知此举不妥,却未能坚决劝阻刘备。 

 结果夷陵一战, 

 刘备败光了蜀汉最后的精锐部队, 

 实际上便己经注定了蜀汉的衰败命运。 

 尽管诸葛亮之后竭尽全力为蜀汉续命, 

 但大势己去,难以挽回。” 

 诸葛亮缓缓地闭上了双眼, 

 他内心己经意识到,苏治说的是对的。 

 他在某些关键时刻,确实缺乏了那种拼命也要劝阻关羽、刘备的决心。 

 此时,他的脑海中回忆着魏征“要做良臣而非忠臣”的言论。 

 片刻之后, 

 他睁开双眼,叹息道:“我终于明白魏征所说的,忠臣与良臣的区别了……” 

 “以前,我觉得作为人臣,自当以先主之决策为首。 

 但现在,魏征让我明白了忠臣与良臣之间的区别。” 

 说到这里,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心痛,“只可惜,先主己经不在了……” 

 “老师……” 

 诸葛亮凝望着成都的方向, 

 姜维则痴痴的望着诸葛。 

 最后,苏治总结道, 

 “不论何种非议,何种诋毁, 

 蜀中民众对诸葛亮的崇拜始终如一,从未遮掩。 

 在西川,即便是一千多年后的近代,有些人依旧保留着扎白头巾的习俗。 

 它被称为‘诸葛巾’, 

 象征着他们对诸葛丞相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