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一波未平,数波又起(第3页)

 唐代宗在仔细阅读了郭子仪的奏表后,对侍臣感叹道: 

 ‘郭公,国之栋梁也,朕先前未尽其才,朝廷之失也。’ 

 唐代宗决定撤销迁都洛阳的决定,并下诏宣布返回长安。 

 回到长安后,唐代宗亲自慰劳了郭子仪,并说道: 

 ‘郭爱卿,吾未能早用汝,致使国家至此。今后当以重任相托,共图国家之未来。’ 

 最后,唐太宗还赐郭子仪铁券,并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 

 “但你以为老郭这就功能名就,可以安享太平生活了吗? 

 当然不能! 

 因为老天爷还要继续考验郭子仪的政治觉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还没过几天安生日子的皇帝,又迎来了一场巨大的惊吓! 

 之前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立战功的大将仆固怀恩,他造反了! 

 仆固怀恩是铁勒族人。 

 安史之乱时, 

 他跟随郭子仪、李光弼作战,屡立战功。 

 他还曾与回纥兵一起击败过史朝义, 

 官至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等职。 

 但因为没有得到朝堂更多的封赏, 

 仆固怀恩心中升起了对朝廷的不满,甚至妄图反叛。” 

 “后来,仆固怀恩与朝廷的猜疑逐渐加深, 

 他的内心开始动摇,最终决定背叛大唐,走上了反叛之路。 

 他集结军队于汾州, 

 开始寇掠并州、汾州下属各县, 

 将其作为自己的封邑,展示其野心和实力。 

 广德二年十月, 

 仆固怀恩的野心愈发膨胀, 

 他竟招引吐蕃、回纥、党项等数十万部众南下, 

 敌寇声势浩大,一时间震撼朝野! 

 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百官皆感到恐慌不安。 

 皇帝急忙召见郭子仪,问抵御戎兵之计。 

 郭子仪说:‘据臣所见,仆固怀恩不能有所作为。’ 

 皇帝问其原因,郭子仪回答道: 

 ‘仆固怀恩虽骁勇善战,然素失军心。盖因其恃功务高,不恤士卒,故军中将士多不附之。 

 昔仆固怀恩为臣之偏将,其下士卒多臣旧部,臣之恩信,曾深及彼等。 

 今臣掌大将之印,彼等必不忍以兵刃相向,是以知其不能为害也。’ 

 听了郭子仪的分析后,唐太宗这才暂时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