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怒火(第2页)
这个疑问在骆统耳边仅留下些许回声。
而更重要的事还在后面,“我还见到了凌统!”马超继续汇报。
“谁?”吕松顿时站起惊呼。
“正是那位被称为有‘国士之风’的东吴年青将军凌统,凌公绩!”马超加重语气强调,“他现在叫卓统,与会稽来的卓恕一起来到荆州,先是到了咱们的安陆城。”
“他们去江陵为何?”吕松越发迷茫。
“他们是要帮关羽疗伤的……奇怪至极……”马超回答得模棱两可。
吕松眉头紧锁,感到事情匪夷所思……
他喃喃:“这到底怎么一回事儿!为什么凌公绩会选择这里而不是回去?难道东吴留不住青年才俊?但他来荆州又为何因?”
这时刻,吕松眼中充满了彷徨甚至有些“绝望”的意味。
...
在寿春城中,臧霸带着泰山军到达南阳的消息传来。
曹操心情甚佳。一旦稳定南部三处战线,便无需过多担心,能顺利回归许昌,继续巩固大魏局势。
“有臧霸在,南方稳了,孤也能安稳寝食了。”
这
现今在淮南战场上,他己经无力改变局势:攻不下孙权的合肥,孙权也拿不下他的寿春,双方因此陷入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僵持状态。
曹操不禁回想起了之前收到的一封来自孙权的书信。信中写道:“昔有诸葛孔明,今有关家云旗。如今烽火连天,正是劝谏丞相切勿再行令人怨恨之举。您应速退,让出淮泗之地,以免再蹈赤壁覆辙。望丞相三思。”
除了这段话外,还有醒目的八个大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瞬间跃然纸上。
曹操感慨道:“看来……局势的关键仍在襄阳与樊城啊!”
说到这里,他目光随意地转向了程昱,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便开口问道:“关云长仍然昏迷不醒么?”
……
与此同时,在军营中关羽晕厥的那个营帐里。
刚刚,关麟与卓荣进行了一场详细的交谈,而这竟是两人第一次相见。由于卓荣“华佗”的特殊身份,二人能够聊得非常投机,以此验证她是否真正为华佗传人。
例如他们讨论起华佗之死。
很多人以为华佗因为尝试用斧头给曹操开颅治病而惹怒曹操并被杀。然而事实与此毫不相关——
真实的华佗之死发生在赤壁之战期间,当时华佗离家久了思念家乡谎报说家中妻子患病需返家照顾。尽管曹操屡次召回,他仍拒不从命。
盛怒之下的曹操派人前往华佗老家调查其妻子状况,若情况属实则赏豆以慰藉华佗并宽限时日,否则将以叛国之名捉捕他。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华佗所言为虚。
华佗犯下欺君和违命两罪。加之医术当时被视为“贱业”,虽然荀彧为其求情,但曹操依然将其拘押,施加拷打至死!
卓荣向关麟讲述了这些细节,其叙述不仅符合关麟心中文献记录的大部分描述,甚至还提及了监牢看守者之事——即华佗临终时赠《青囊书》于狱吏以作济世良方。狱吏因畏惧法典而拒绝接纳,华佗不得不忍痛焚书。
卓荣作为继承人,对华佗之事了如指掌,她的讲述赢得了关麟完全的信任,并随后离开了大帐。
大帐内剩下正在坐着的关麟、躺在床上的关羽以及站立在一旁的周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