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重新评估

 这么一说,王明显然领悟了。本文搜:读阅读  免费阅读“您是说,如果是袁绍,他会因我们弩阵而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惧?” 

 李涛的话语也引发陈峰的联想,“要是真这样想的话,想必以后袁绍绝不敢把营地设在低处或是顺风位置了!” 

 陈峰不禁感叹:“真难以相信这世上还有能令那傲慢的袁绍畏惧的东西或人物!” 

 让袁绍畏惧的东西无疑就是这种毁灭性的“强弩阵”! 

 而那个让袁绍畏惧的人,非关毅莫属。 

 “看来这年轻人确实有两下子啊……”李涛感慨地自言自语,眼神迷离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中。 

 半年前,这个小伙子带着一份详尽的秦弩设计图纸找到了他…就因为这份图纸,使他从悠闲度日,变成积极投身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大战之中。 

 当年…关毅问起一万支秦弩的成本,自信地说:十万斛粮食应该足够了;然而李涛的回答是:“这只是个零头而己!” 

 谁曾想, 

 关毅以超乎想象的才能和资源运作能力,在沔水庄建立了巨大的军事生产链,最终制造出西万套强大的弩机系统…其惊人效果令人咋舌! 

 秦弩产自汉朝, 

 正如战国时期的各国工制品各有特色: 

 ——郑国利刃名闻遐迩;宋国道尺巧夺天工;鲁国铁甲闻名远近;吴越剑技举世无双。 

 这些都经过无数工匠精心打磨而成。然而,真正扬名于历史长河中的,是秦国的强大弩箭,并非汉之利器。关键原因还是——资金与资源。 

 没有钱,何谈制造精良弓弩?若囊中羞涩,玩泥巴便是归宿了! 

 此役使用了多达西万强弩射击庞德军营,耗费巨大、每一枚箭都需要投入资本。 

 除此之外还需要原材料、规范化生产及人力支持。 

 在李涛眼里,唯有关毅能做到这些,无论是财资筹措,物料获取,还是人力动员。 

 这也印证了他的一个论点: 

 ——打仗,实质上是打经济基础。 

 对啊…数以百万计的强大箭矢,背后正是庞大资金的推动!这一刻,李涛心中感慨万千,虽然他觉得被关毅“哄骗”,参与进了这股争霸潮流,但他亦因此感到幸运。 

 看着他亲手监理的秦弩,在战场上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李涛忽然觉得生命中再次找到了意义。 

 他感叹道:“有时我不得不佩服这年轻人的魄力与才华。” 

 陈峰随之点头赞同,“云旗公子最为我等敬佩之处在于他能用技术彻底改变战争局势。为此在沔水庄、在工厂为他做事,每天都充满了干劲儿与动力。” 

 此时,望着残破不堪的敌军阵地,陈峰若有所思地道:“或许真正的匠心追求就该是这般毁天灭地的威慑之力。当工程师的力量达到极致,能够威震西海,天下便能在这种平衡之下获得安宁!” 

 此刻的陈峰仿佛顿悟了乱世终结的秘密和规律! 

 听着二人对话,王明嘴角浮现出一抹笑意,“这一战只是前 

 军中纷争与父亲的威慑 

 仔细想来,张烈的年纪比关羽还长,数十年练武的经历使得他在拳脚功夫上颇为深厚。虽因缺乏实战经验而在战场上表现平平,但面对年轻的张明,单论拳脚功夫,还是轻松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