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战后余波(第2页)
对徐公明来说,爱护部下如同亲生子女,并且崇尚忠诚至极,他无法承受这些士兵的逝去。
可是,这种感受并非只是他自己才如此。夏侯孝同样不能接受,他曾以营救部下李牛金而获得“人杰将军”的美名。如今若放弃救助襄阳,比死还让他难以承受。然而,身为将领而非寻常将领,必须要有冷静理智的头脑。
襄阳己经岌岌可危,虽然心疼万分,但他深知:为了救襄阳而不惜一切代价,一旦导致樊城失守、甚至两座城市均遭沦陷以及与徐公明共赴黄泉,那他如何向大哥曹操交代?
“公明将军……”
“拜托了,给我一些骑兵吧,让我突围出城!他关羽刚从重伤中复原,不可能如之前般强悍。”
面对这迫切的请求,夏侯孝依旧未置一词,仅仅沉静地望着自己手中的宝剑。他缓缓说道:“虽然你说的都合情合理,但只需一个理由,便足以拒绝:因为这是关羽啊。”
确实,正因为是他——关羽,曾经不可一世的“人杰将军”如今在遇到关羽之后,每逢交锋只能败退,不敢轻举妄动,以保守闻名的将领。
兵力配置上骑兵对抗步兵有明显优势;
休息充分迎战长途跋涉的疲惫部队也占据体能上的优越性;
再加之“穷途末路”的心理使得战斗力更加强劲…似乎所有理论都在指引着胜利的道路:让徐晃领兵冲破敌人防线将获得辉煌大捷。
但曹仁眼中只有一条理由——“这是关羽”。因此一切的优势瞬间转为劣势:
无法挑战也不敢应对。
“公明将军……”最终曹仁转身望向神情焦虑的徐晃,坚定地说,“刚才关羽没有首接对我们发起进攻表明他意图不在攻取樊城而是切断其与襄阳的
联系。他此次策略非常稳妥,并未选择北道布设伏兵截断北路援军,这次他是要步步为营,稳步推进。”
他深思熟虑后继续说道:“并非我曹仁怕战关羽,当前局势明朗化后,敌暗我明。你就算突破了他的步兵防线,是否也会如庞令明那样在一个时辰里就被弩矢覆盖全军覆没呢?最近几个月来,诸多将领相继战亡。乐进己成故人……作为宛洛最后的一道防线,我不敢把徐将军你和这座宝贵的樊城冒险。”
听了这段肺腑之言,在场之人不禁感到动容,包括神色黯淡、情绪复杂的徐晃。
远处传来荆河岸边传来的呼喊声:
“来啊……”
这一刻连他也意识到或许应该尊重曹将军的意见。襄阳守不住己是事实,现在绝不能再连累樊城。
徐晃艰涩回应:
“属下鲁莽了!请恕罪!”
再次望着那一字展开、威风八面的对方阵营,徐晃的内心满是惆怅与无力…就在这时,
一位士兵急急忙忙跑上楼来。
他神情慌张,
几乎是连爬带滚地上来了。
“出了何事?”曹仁急忙询问。
“报…报告将军!”这名士卒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庞德将军带着亲卫队想要出城,被守卫阻挡住了。他强行闯门!”
听闻此言,曹仁心里一片沉重。
看来事情真是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