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好好先生
按《三国演义》描述版本,父亲提前筑坝储水,之后凿破大坝引水灌淹七军,首接让敌军将领如于禁、庞德率部溺水败亡,几乎险些夺取了樊城。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
传说中父亲用天文、地理知识实现了这一切的辉煌功绩,威震华夏因此扬名。
可实际历史文献显示,这些所谓的壮举更像是巧合。
谁能预见几年后的八月,连续十多日降雨造成汉水暴涨,引发特大洪灾,淹没了多个战略要地,包括庞德与于禁驻扎区域。
而为什么关羽自己却没有受到水灾影响?
因为他手上的船多啊。
关羽手下拥有舟舰队伍,所以能安全转移。
归根到底,这就是自然之力的帮助,不是关羽有多天才地利用水利工程实施的精密战略。
现在时间紧迫,林宇不愿依赖老天帮忙。他认为自己该主动出击,深入研究关于蓄水泄洪及天文地理相关知识来寻求可能方案。毕竟荆州地区的汛期每年都有,汉江上涨是常态。他需要了解这些气象条件以及历史数据,以寻找合适契机。
于是他又转向陆逊问起气候情况:
“孙兄,你是否清楚襄樊这里的气候状况?听说干旱与汛期交替。那些曾经发生洪水之年的降雨程度到底怎样?
孙权突然想起什么,眨了眨眼,急忙道:“其实有两位隐士……他们隐居于襄阳之间己有数十年,擅长天文地理。如果能找到其中一人,他们在天文、气象、水利等方面或许能给予你很大的帮助。”
孙权的话刚刚说出…关羽连忙追问:“是谁?”
孙权首言:“一个是隐居在鹿门山中的庞统之兄庞德公……”
精通天文、地利和气象。
长期居住在襄阳地区的庞德公是陆逊首先提到的名字。
此时,孙权详细介绍了这位享有盛名的隐士:“他曾经称呼诸葛孔明为‘卧龙’,庞统为‘凤雏’,甚至司马徽的‘水镜’别称也是由他所赐……世人只知道他善于识人、用人,却少有人知他精通天文地理。”
“我记得叔叔曾告诉过我,据说每天山民只需要看看庞德公出门带不带伞,就知道当天是否晴天!这样看来,他在天文、水利、气象上确实能帮到你。”
听到这里,关羽的眼睛一转。
庞德公和庞德是两个人……庞德是一名武将,而庞德公则是襄阳名士,以黄承彦和水镜先生齐名,还指点过诸葛亮。
传说,在诸葛亮病危于五丈原之前,布置的七星法阵就是根据庞德公所传授的。可惜,魏延误闯并踢翻了七星灯,诸葛亮最终无力回天。
还有说法,在七星灯法阵被毁后,诸葛亮想起了庞德公传给他的另一个方法——让他死后七天不灭长明灯,嘴里含着七粒米可能复活。
不过这一切只是口口相传。无论如何,关羽意识到这位能给予“卧龙”之称的人物必然非同一般,在天文、气象和水利上定有能力。
通过孙权的讲述,关羽灵机一动,准备一步步计划夺取樊城的行动。第一步就是寻找隐居在鹿门山的庞德公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