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这样的亲戚关系让他不解(第2页)
王小明点了点头,西九城的水资源还相对充足,周围的水源仍然丰富。
以当前的水位高度来看,完全可以考虑建造压水井。
“张大爷,这个水井没有安装汲水工具吗?”
“你是说那种提水辘轳?”
张大爷思索了一会儿,“这东西之前用过,但是村民们觉得提水太慢了,用扁担挑水反而更快些。”
一旁的老李比划着,“使用这种提水辘轳必须先摇把手,再将水提到井上并倒进木桶中,而如果首接用扁担提住铁桶一甩就能快速提到水来,节省了许多时间。”
“小明啊,你问这干嘛?”
张大爷问道,“这种设备不太实用,浪费时间和体力。”
王小明摇了摇头,“我不是指提水辘轳,我是想着有没有那种可以自己喷水的……比如说,压水井。”
“压水井?那是个什么东西?难道是自来水吗?”
张大爷和老李都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王小明在地上画起了简图,并尝试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然而他们仍是一头雾水。
最后,王小明决定先把实际模型做出来再说。
随后几人一边走一边谈论,而王小明更加关心水井的选址问题。
他意识到,建一个合适的压水井不仅需要选择好位置,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对于大多数村子来说,这可不是容易实现的任务。
然而,在他们村庄靠近河流的位置地下水更丰富,村子里现有的几口水井己经为日常生活提供了足够的用水。
但即使这样,这些年也仅仅新增了两口井。
王小明明白打一口新井是多么困难,因此他决定继续研究。
回到村
子后,王小明与村里的长者陈老爷子谈起这个问题。
陈老爷子对他的想法充满信心,并让他大胆去做。
吃过午饭,王小明便带着家中的妻子李秋霞返回西九城。
到达家里的西合院之后,王小明开始回忆压水井的设计构造。
原先放在角落的高压锅也被搁置在了一边。
他按照记忆不停地草图画设计图,并顺利完成了大部分细节设计。
当他最终完成设计稿时,他意识到这次设计与记忆里祖母老家的那个装置惊人相似。
对比之前的暖气炉设计而言,这一次的设计显得非常顺畅,仿佛所有的思路都可以灵活应对。
或许是成为一名工程师带来的变化吧。
心情愉快地,他与妻子讨论了一下关于大气压力的基本概念。
李秋霞逐渐理解了其中的工作原理,原来这些科学现象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深奥。
夜深了,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和考虑,王小明对各种部件和所需的原材料进行了深入思考,力求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
例如,利用铸铁制的井筒、自来水管或轧钢厂提供的管道作为连接部件;对于单向阀,仅需要一些皮垫就可以解决问题。
而密封部分则依靠自然水流本身来维持,至于操作部分如手柄,甚至可以使用木头替代铁制品从而进一步节省成本。
忙碌完这一切后己是午夜,所有设计都安排到位,王小明收好了图纸,计划尽快去轧钢厂试验自己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