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烫手山芋

 散会后,叶文华快步回工厂,内心有些沉重。 

 “队伍太庞杂,矛盾越来越多,得想办法维持平衡。” 

 下午时分,新设备已安装完毕,王建国得意地在那儿测试,声音比其他机子更沉稳。 

 “果然先进,踩起来都省力半分,看来这笔钱花得值。” 

 旁边几个外村来的妇女排队等操作,干劲十足,盯着那银亮踏板猛吞口水。 

 吴美娟拿着统计表走来,告诉叶文华,新订单起码又加了三成,下周就得交付。 

 “时间逼得越紧,越得小心质量,千万别图快而搞砸口碑。” 

 叶文华点头同意,转头吩咐王向阳加强品控,列一些抽检标准,不达标就返工。 

 “想标榜大屯制造,就别自砸招牌。” 

 夜幕降临,村里灯火亮起,厂房那边更显通明,像无数只火眼睁开。 

 大伙刚经历庆功宴,又马不停蹄投入到扩大生产,仿佛中间没有过多休息。 

 狗蛋举着小油灯,挨家督促慵懒的妇女起身,喊着“加把劲,迟了就赚亏了。” 

 有人笑骂他多管闲事,又有人没好气地说小孩家别瞎催,可还是默默起身忙碌。 

 机房内外堆满半成品,角落里都是纸箱和针线筐,看上去乱糟糟。 

 王建国跳上板凳,大嗓门喊着, “注意安全,别把电线踩断了。” 

 有青年扛着一箱布料路过,随口怼回去“不踩就没地方下脚了。” 

 笑声带着汗味和酒气,扩散在空气当中。 

 深夜,叶文华在旧教室巡查,突然接到风声,有位外地商人想来谈合作。 

 “此人据说看好咱们的潜力,想要跟咱做大规模供货。” 

 王向阳颇为兴奋,表达出对进一步扩张的憧憬。 

 “要是真把渠道翻倍,咱们收入至少能飙上一层。” 

 叶文华表情严肃,心里却在衡量利弊,毕竟外来资本也许会分走更多话语权。 

 “见见也好,先听听对方开的条件,然后再做决定。” 

 消息在深夜传播得极快。 

 次日早饭刚过,村里就传得沸沸扬扬。 

 不少村民眼睛发亮,似乎觉得一旦与外地商人合伙,就等于要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