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章 对于夫妻俩的政策,有人喜欢,有人生气(第2页)

 中等户型,主房西间,东西厢房和倒座各两间,就是一个小西合院。中间有一口水井。适合五至十五人的中等人口家庭入住。 

 还有一些小户型,西口人及以下的家庭,或者单身,只有主房三间,一个仓房构成的小院子。两家共用一口水井。 

 所有户型自家是没有菜园子的。所有人家的菜园子都在村子的两边。也是按人口分配,每人三分菜地。 

 如果想要饲养畜禽。那就在主房的后面,每家配备一个猪栏。鸡舍,鸭舍和牛棚。 

 基本家具和床褥全部配备好。几乎达到了拎包入住的标准。 

 一开始定建筑标准的时候,萧云嫣提出这个建筑标准,所有的人都惊讶了。特别是那些泥瓦匠和木匠纷纷劝说萧云嫣,这个标准太高了。在普通的农村,相当于小地主的家宅。 

 萧云嫣阐述自己的想法:“既然人家抛家舍业投奔到我们这里,自然要给他们家一般的温暖。虽然新家的标准有些高。就是因为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我们这里。 

 没有人,大片的土地是荒废的。百业待兴,没有人口劳动力作为基础,也无法实现兴旺发达。我不差银子,既然做就要做到令人满意。” 

 可是当地的农户们有些眼红了。他们的房子虽然经过修缮,可是也没有新建的西合院那样气派。 

 萧云嫣并没有让他们失望。给他们的条件是,可以免三年税赋,个人家修建房子可以向衙门提出申请。 由官府指定的工人师傅们免费帮他们做房子。官府补助根据人口来定,每个人补助五两银子。 

 举例来说,一家如果有十口人。那他们家做房子的时候就会补助五十两材料费。规格就是一个标准的中等西合院。不够的银两由自己家来负责。 

 另外,有那些鳏寡孤独,如果也想做房子,家庭人口太少了,补助完全不够。就只能选择那种只有主房三间房的小户型。 

 本地的农户们虽然没有得到完全免费的房屋。官府给的补助标准,可以满足基础建设

需要。 

 剩下其他的花费,比如院内加盖鸡舍鸭舍,猪栏牛棚,那个需要砍木头自己动手做的。家具,床单被褥。还是需要自己负责。 

 不少当地的人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策?给外人的待遇要比给自己本地人的待遇更优越。 

 萧云嫣解释:“外地人来到本地。总会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因此,在待遇上,让他们有一些优越感。感觉到官府和封主对他们是非常重视的,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另外,他们初到此地,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置办。手头本身也没有什么积蓄。所以,与其让他们来到这里后,过得更加拮据,心生悔意。还不如让他们一到这里就感觉特别温馨。 

 有了动力,生产劳动才会有非常大的积极性。每年创造的税收也会相应增加。 

 边关毕竟有大量的荒地。虽然每户人家都可以分到每人一亩地。可是作为农民,他们是绝对不会满足于这么点土地的,自然会去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