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酿酒赚钱的构想(第2页)

 尽管小麦的产量比粟米低,但它分冬小麦、春小麦,还能与粟米、豆轮作,从而提高了田地的出产率。 

 据刘昆所知,这个时代就有一名叫崔寔的农学家。 

 他出身河北涿郡望族崔氏,是妥妥的名门之后。 

 崔寔著有划时代的农学巨著《西民月令》,其中细致入微地记录了春小麦、冬小麦与大麦的耕作技术与熟制过程。 

 东汉时期黄河流域的作物亩产量己达到三石,远超西汉的两石有余。 

 只要遵循《西民月令》的农时安排,冬小麦与粟、豆等作物的二年三熟轮作,便成为了亩产量提升的关键。 

 刘昆这个庄园也不例外,采用的正是朝廷推广崔寔《西民月令》中的种植方法。 

 但后世琳琅满目的白酒中,诸如茅台、五粮液等著名品牌,大多以高粱为酿酒原料。 

 这高粱如今到底有没有呢?刘昆心中充满了疑惑。 

 看来,唯有向刘忠请教了。 

 想到这里,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刘忠,轻声问道:“忠叔,你可曾听说过高粱?” 

 高粱?刘忠眉头微蹙,一脸茫然地看向刘昆,摇了摇头:“大少爷,老奴从未听说过这等高粱。” 

 刘昆见状,便用手比划了一下,试图描述高粱的特征。 

 他一边比划,一边解释道:“这是一种谷物,穗子呈红色,籽粒坚硬。” 

 刘忠闻言,忽地恍然大悟,脸上露出呆滞的神情说道:“原来大少爷所说的,竟是木稷啊!可这玩意儿,根本没人吃啊,一般都是用来喂牲口的。” 

 感情这高粱叫做木稷?刘昆有些不敢置信。 

 刘忠手一招,一个仆人便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恭敬地问道:“大管事,您有何吩咐?” 

 刘忠看着他,吩咐道:“去,将库房里喂驴喂牛羊的木稷拿一袋来。” 

 仆人应声而去,不一会儿便扛着一个布袋回来了。 

 刘忠亲自打开布袋,从袋子里抓出一把木稷,摊在手掌上给刘昆看。 

 刘昆看着刘忠掌心中的木稷,不由得目瞪口呆。 

 他万万没想到,这刘忠口中的木稷,竟与他后世所见的高粱一模一样。 

 这木稷,明明就是高粱嘛!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己。 

 高粱,这被这个时代

嫌弃的作物,口感极差,几乎无人问津,难怪他以往用餐时从未吃过。 

 然而,正是这遭人冷落的家伙,在酿酒领域却大放异彩,成为最适宜的原料。 

 出酒率高,酿出来的酒更是酒香西溢,口感极佳,而后世数得上的著名白酒几乎都以高粱为核心。 

 刘忠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缓缓言道:“大少爷,这木稷,源自汉武大帝时期,从遥远的西域传入中原。它味道苦涩,难以入口,只能充当牲畜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