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刘昆治理种花部落(三)(第2页)

 刘昆就是用这样的严苛法律告诉种花部落民众,只要你遵守法律,就享有相应的权利。 

 但是一旦违反法律,那就什么权利都没有了。 

 种花部落的土地,都收归部落所有。 

 值得一提的是,分配给个人的土地,严禁买卖交易。 

 虽然看似不近人情,但这是杜绝土地兼并最好的法子。 

 刘昆把这项法律推广到了所有的治下,并没有受到什么阻碍。 

 因为这些耕种和放牧的土地,都是他们从匈奴人、羌人、鲜卑人手中夺来的战利品。 

 不存在所有权纠纷,自然不需要考虑。 

 刘昆不仅创办了种花部落的银行,还发行了自家的货币——种花通宝。 

 他在蓝星东大的时候,对于银行业的认识知之甚多。 

 深知货币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至关重要性,自然会把这个大杀器紧紧抓在手里。 

 得益于九原科学院的先进铸造技术,种花部落所铸的铜钱无论在分量还是成色上,都超越了当时大汉通行的五铢钱。 

 铸造这些铜钱的原料,主要来源于西处搜集的铜器和废弃的五铢钱,还有各州代理商搞来的铜。 

 刘昆将这些全部熔炼后,精心铸造出了种花通宝。 

 但要满足今后的铜钱需求,在铜的来源方面还有不小的缺口。 

 但这只是暂时的,刘昆知道在凉州的武威郡藏有一处著名的产铜之地——后世甘肃白银市的铜矿。 

 这片矿区就位于武威郡的祖厉县、鹑阴县和媪围县之间。 

 他以前闲暇无聊刷短视频的时候,就曾经看过大西北的各种介绍。 

 至今他仍清晰地记得,当介绍到甘肃白银市的铜矿时,视频还特别提到了汉朝时期这里就己经开始产铜了。 

 这意味着,只要刘昆在武威郡的祖厉县、鹑阴县和媪围县稍作打听,就能迅速找到这个特大铜矿。 

 一旦掌握了自主产铜的能力,种花部落的“铜荒”问题将迎刃而解。 

 为了种花银行能够顺利开业,刘昆倾注了巨大的

心血于宣传工作之中。 

 如今的种花部落,无论是官员的俸禄还是军队的军饷,皆以“种花通宝”支付,其价值等同于一枚五铢钱。 

 这个时候的五铢钱还是很坚挺的通用货币,购买力也很强。 

 原来的历史上,当董卓占领洛阳后,他逐渐掌控了朝廷大权。 

 在“诸侯讨董”的时候,董卓被迫迁都长安。 

 为了筹措庞大的军费开支,和维持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 

 董卓采取了极端手段,熔解了长安城内大量的铜像与铜器,铸造出了所谓的“小钱”。 

 这些“小钱”做工粗糙,连起码的铭文都没有,重量远轻于原本的五铢钱,质量极差。 

 随着“小钱”的大量发行,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迅速过剩,物价随之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