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董卓进京(第3页)

 所以认为曹操的建议“只除首恶”是为了袒护其他宦官,肯定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其实在那个时候,何进牢牢掌控着京师洛阳的所有兵权。 

 按照曹操所说的方法,或许真的能把“十常侍”轻而易举地诛杀掉,而且相当有效。 

 所以曹操被赶出去的时候,悲愤地甩下一句:“乱天下者,必进也!” 

 同时,卢植、郑泰这两位德高望重的当世大儒也表达了反对意见。 

 卢植是闻名海内的儒学大家,郑泰同样影响力巨大,他们的话语权远非小小的曹操可比的。 

 董卓曾经在卢植麾下听命,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卢植会不知道? 

 郑泰更是为此愤而辞职,在临走前,他还和荀攸表示,何进绝非成就大事之人。 

 但即便如此,也没能改变何进的决定。 

 何进一心想要把所有宦官一网打尽,让自己妹妹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从此再也无法对他构成威胁。 

 当深得他信任的袁绍提出了召集外兵进京的建议时,他立即就同意了。 

 以袁绍之能,又怎会看不到这一计划存在的风险? 

 可他偏偏是这样做了!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背后的士人集团,甚至是他汝阳袁氏需要他这样做! 

 召集的是哪些人?并州刺史丁原、东郡太守桥瑁、以及屯兵河东郡的董卓! 

 这是因为在他袁氏家族看来,桥瑁(其叔父桥玄曾得到袁隗的提拔)、董卓都可以算是他们的门生故吏。 

 而何进也天真地认为,这三人都会听从自己的号令。 

 实际上,何进虽然同意召董卓进京,但心里对董卓并没有完全信任。 

 从何进只允许董卓驻扎在长安的上林苑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长安与洛阳相距足足三百多里,何进再怎么糊涂也不至于毫无防备。 

 可袁绍却擅自做主,假传何进的命令,让董卓的大军首接驻扎在了洛阳城外的平乐观。 

 后来,何进得知董卓并未按照他的要求驻扎在长安,而是一路风尘仆仆首接朝洛阳赶来了。 

 惊讶之余,立刻派使者种邵前往渑池,阻拦董卓,不许他继续前进。 

 在和平时期,何进的这一招或许真能起作用。 

 可如今正值局势动荡不安之际,董卓哪会把他派去的种邵放在眼里? 

 虽然如此,但种邵毕竟是大将军何进派来的使者,代表着朝廷的颜面,董卓该怎么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