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堂中杀人(第3页)
江夏属官皆称不敢。
刘备又道:“备虽寄居江夏,州县有地理之分,然百姓岂有地理之别乎?
备自问一视同仁,不曾有所偏颇,君等何仇视于我?
如今汉室凋零,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兴不义大军,所过之处,各地或畏惧降贼,百姓虽保全性命,却苛税繁多,苦不堪言;或英勇抗争,官属殉国,百姓多遭劫掠残杀,或有逃得性命者,背井离乡,千里逃亡,悲也。
此地距曹贼大军,极近处尚不足百里,曹军精骑旦夕可至,我等若不团结一致,如何与贼抗争?难不成君等意欲逐备降曹?”
江夏属官皆称不敢。
刘琦见状,连忙言道:“曹贼杀我琮弟,夺我父基业,如此大仇,琦怎能降曹?
先父在世之时,便欲以荆州托付于叔父,如今曹贼大军来犯,琦自知能力有限,不足以对抗汉贼,叔父戎马半生,乃曹贼劲敌,自今日起,琦愿唯叔父马首是瞻,江夏属官皆遵叔父之令。”
江夏属官皆垂首不言。
刘备言道:“昔日景升兄多番以荆州相托,备屡辞不受,如今安能夺贤侄城池?此言莫要再提。”
刘琦慌忙言道:“叔父啊!既叔父不愿领江夏,琦如何对抗曹贼大军压境?若如此,不若自刎,于地下向先父请罪罢。”
江夏属官皆起身劝阻。
诸葛亮亦劝道:“主公仁人君子,不愿夺人之地,可琦公子宁自刎也无力对抗曹贼。
若曹贼至,岂不是夺了此地?不若主公暂领江夏,待退了曹贼,便还于琦公子,如此主公不夺他人之地,琦公子亦保江夏不失,岂不两全其美?”
刘琦忙道:“是也,是也!如此甚好!”
江夏众属官也一同劝说,如此,刘备方领江夏,谓刘琦并众人曰:“备暂领江夏,待退了曹贼,必还予贤侄。”
堂外,更衣而还的赵林嘴角微微勾起,心道:“刘备虽爱民如子,仁德忠厚,却不迂腐,难怪三分天下。如此应变,趁势暂领江夏,待罢黜昏庸,提拔贤能之后,便可协力同心,以拒曹军矣。”
侍卫唱名,赵林入堂,犹自心中念叨:“此处却与历史不同,刘备既领了江夏,赤壁之战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