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藤甲兵(第2页)

 然上山容易,下山难,何况这山峰险峻,及赵云领骑兵下山入谷,藤甲兵已收拾出一条容纳二马并行的通路。

 杨桓见状,急领兵撤出山谷。

 赵云只见得敌军中箭者众,多伏于谷中,不能行,只有三四千人,随杨桓撤出山谷,亡命奔逃。

 赵云急率军追击,衔尾掩杀。

 赵云所率五百骑,却与赵林麾下骑营不同。

 若以战斗风格论之,赵林麾下为重骑,人皆着重甲,持长矛,佩刀,短斧铁锤等兵器伤敌,千余骑兵,有三百余骑,战马亦有重甲披挂。虽也配备弓弩,却多以冲锋陷阵为主。

 赵云麾下骑营,却是快马轻甲,不配长兵,却多带了三壶箭囊,以骑射杀伤为主,只以佩刀护身。

 此时追杀溃兵,若是赵林麾下骑营,只得撞入敌群,方能显威。

 赵云麾下骑营却不用抵近,只绰在溃兵后方十余步,散开骑兵,不做阵势,各自弯弓射箭,一一点名。

 杨桓领兵奔逃不足五里,麾下三千余人马,便被赵云率五百骑射死千余人。

 只有麾下藤甲兵,不惧弓弩,尚能跟在身后。

 杨桓见状,心中大急,急回头去看,却见赵云兵马不过五百,且人人持弓,不备长兵。

 顿时恶向胆边生,便叫麾下停步,原地列阵对敌。

 时有李宏、王勇跟随左右,李宏劝曰:“赵云追兵虽少,然只需缠住我等,其大军随后便至,如何能停下对阵?”

 王勇亦劝曰:“藤甲兵不惧弓弩,不如以数百精锐断后,缠住赵云,我等先回大营,点起大军,再来与赵云决战。”

 杨桓却道:“我军多步卒,敌军却是骑兵,如何能撤回大营?赵云自持勇力,只领五百骑来追,我麾下近两千精锐,若能将其围杀,此战反败为胜矣。”

 言罢,便不听二人劝告,当道结阵,欲趁赵云军少,又无长兵,围而杀之。

 赵云见状,却叫五百骑收起弓箭,掣刀在手,距敌百余步外停马,自引数十亲卫追来。

 杨桓见状大喜,只道赵云失了智,竟打算以数十骑冲二千人的军阵,岂不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