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配车

"请问……"一位年轻工程师鼓起勇气举手,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散弹式弹头的内部结构,能再详细讲解一下吗?特别是钢珠的排列方式和固定材料……"

 "近炸引信的触发机制是怎么设计的?"另一位技术员急切地问,"无线电波被反射回来后,如何保证在恰当距离引爆?"

 "'天罗'发射架的仰角调节机构太精妙了,"一位机械专家激动地指着图纸,"这种简易却精确的角度控制,是基于什么原理?"

 一连串专业问题像机关枪扫射般飞向李明远,技术人员们从最初的震惊中恢复过来,现在全都热切地想了解每个细节。

 李明远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各位同志,我理解你们的专业好奇心,但现在时间紧迫。前线的同志们正在敌机的轰炸下艰难作战,每耽误一天,就可能有更多战士牺牲。"

 "技术细节我们可以在制造过程中逐步讨论。现在,我需要大家立即分组,按照图纸开始生产第一批样品。三天后,我要看到实物!"

 技术人员们面面相觑,随后不约而同地站起身,向李明远敬了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娄厂长迅速组织人员分工:一组负责14.5毫米高射机枪,一组负责35毫米高射炮的关键部件,最大的一组则专注于防空火箭弹的改造。

 "所有设备24小时运转,技术人员三班倒,后勤保障全面跟上!"娄厂长雷厉风行地安排着,

 "这是关系前线生死的任务,任何环节出问题,直接找我!"

 李明远在会议结束后被几位核心技术骨干拦住,他们还有许多细节问题亟待解答。

 "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灵敏度如何调节?"

 "钢珠弹头的最佳爆炸半径是多少?"

 "发射角度与目标高度的计算公式能再详细说明吗?"

 ……

 面对这些专业问题,李明远不紧不慢地一一作答,但刻意回避了一些过于超前的技术原理,只讲解了如何实现的具体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敌机金属表面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