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一周的时间(第2页)
从数控机床到雷达系统,从火箭炮到现在的超轻迫击炮,每一次,李明远都在刷新他对科技极限的认知。
"明远,"赵部长深吸一口气,"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果这种迫击炮能够投入使用,我们的步兵部队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火力机动性,特别是在山地和丛林作战中……"
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艰苦的山地战况,战士们费尽千辛万苦才能将沉重的迫击炮运上山头,而现在,一个战士就能轻松携带一门威力更大的火炮,这简直是梦想成真。
"我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计算和模拟测试,"李明远说,"但真正的效果还需要实物验证。"
赵部长回过神来,果断地说,"立刻安排生产样品!优先级最高!明天我就协调军工部门,提供所有必要的材料和设备。这项技术……太重要了!"
李明远点点头,"生产样品大约需要一周时间,主要是特种合金的冶炼和加工需要特殊工艺。"
"一周就一周,"赵部长干脆地说,"我会通知军方准备试射场地,一旦样品完成,立即进行实战测试。"
安排好超轻迫击炮的生产事宜后,李明远回到了自己的实验室。
虽然已经连续工作多日,但他并不感到疲惫,反而因为新项目的推进而兴奋不已。
关上实验室的门,确认没有人跟踪后,李明远从系统空间中取出——电子管和晶体管的技术资料。
在这个电子工业刚刚起步的年代,电子管是主流技术,而晶体管则是尚未普及的尖端科技。
即使在发达国家,晶体管技术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如果能够掌握这两种技术,对龙国的电子工业将是质的飞跃。
李明远小心翼翼地翻开资料,开始认真研读。
资料从最基础的电子理论讲起,详细介绍了电子管和晶体管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些知识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许多。
"电子管相对简单,"他自言自语,"基本结构是阴极、阳极和栅极,通过控制栅极电压来调节阴极到阳极的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