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这事,他记下了(第2页)

 看完地契,老周氏宝贝的将其折好,小心翼翼的揣在怀中。

 宋老头意外的看着老周氏,没想到这老婆子今日会这么好说话。

 “正好,今日也买了些布,这几天你帮着老大媳妇一块给虎子和石头做几身衣裳,等做好了,我和老大一块送他们去县城。”

 原来,背篓里的布是买给孩子们的,老周氏虽然不大情愿,但想着是给大孙儿做衣服,便也同意了。

 “行,赶明儿我把老二媳妇一块叫来帮忙,要不了两天就能做好。”

 说着,老周氏起身去了灶房,没多久就把背篓里的布匹全给抱回屋内。

 宋老头见此,也开口赶人。

 “今儿都累了,早点回去歇息吧。”

 话音刚落,宋应天赶紧从地上爬起来,几步向前拉住宋老头高兴道:

 “爷爷,你是说我过几日也要去临芳县了?!”

 闻言,宋老头轻微低头,宠溺的看了一眼宋应天。

 “哼!自从石头去了私塾,你整日魂不守舍,没精没采,爷爷哪能看不出来你的心思?”

 虽是责怪的话,却是语气温和,宋应天有些不好意思,撒娇道:

 “爷爷!我只想天天陪着您!哪儿也不去。”

 “别贫嘴了,爷爷还没老,你就别糊弄我了。”

 宋老头被大孙子哄得全身舒坦,也不逗孩子了,直接说道:

 “今儿爷爷和你爹已经给你找好了师傅,虽然贵了点,但这可是临芳县最出名的木匠师傅,你去了,可要好好学,别让爷爷失望,知道不?”

 宋应天一听,急切问道:“爷爷!拜师得多少银子?!”

 宋老头伸出两根手指,“二两银子!”

 这要换以前,宋老头肯定会犹豫,但有了卖熊的这笔钱,足够大孙儿学到出师。

 再则,他们家又添了十亩上等水田,往后每年还能卖不少粮食,宋家只会越来越好。

 可宋应天听到只要二两银子后,却是高兴不起来,“爷爷,为什么石头上私塾就要五两,而我只要二两?”

 宋老头哪能听不出大孙儿的酸意,他笑着摇摇头,解释道:

 “这次给你找的木匠师傅,听人说以前是在皇宫中做活的,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师,这二两银子可是每月都要给,一年就是十二两,你弟弟石头一年的束修也就五两,可比你便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