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县试第一天

事已至此,宋应知只能打起精神,将注意力集中到考卷上。

 第一场考试只有两道题,分别是“四书”文一道、“经义”文一道。

 题目虽少,可题中内容不简单。

 四书文,即八股文,它不仅有着严格且固定的写文格式,在内容上,学子们还不能自由发挥个人观点,其字数限制再七百字以内。

 相比之下,经义反而自由许多,但字数也限制在一千字以内。

 两篇文章,上午一题,下午一题,时间刚好足够。

 虽然是头一回参加科举,但宋应知没多少紧张感,毕竟这考棚三面皆是墙,只有正对面能看得见人,最重要的是,除了一旁站着的士兵,不会有考官一直盯着你的卷子。

 这可比现代考试隐私多了。

 他将笔墨从考篮中拿出来放好,随后开始磨墨,紧接着在考卷和稿纸的每一页上一一写下自己祖孙三代名字、籍贯、以及考场的座位号等。

 一切准备就绪,宋应知这才把目光放到考卷题目上。

 第一题的题目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句话出自《孟子》一书。

 宋应知在看到题目后,微微松了口气,这题难度不大,只要从后世穿越来的小伙伴都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脑海中构思几下,他很快便提笔在稿纸上做题。

 落笔后,他先是对天时、地利、人和各自的含义进行陈述,而后借用典故点明“人和”乃是三者之中最为关键的要素。

 宋应知引经据典,如唐太宗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重视民心所向,广纳贤才,与臣民同心同德,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从历代贤君以得人心而治天下的各类典故出发,进而论证“人和”的重要性。

 半个时辰不到,一篇条理清晰、论述得当的文章就在稿纸上呈现。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写完,还得感谢他这些年抄书锻炼出来的手速。

 剩下时间还早,宋应知并不着急誊抄,他将文稿来回检查、修改,直至彻底满意后,才开始工工整整地往考卷上誊抄。

 一题结束,宋应知放下笔,微微活动了下手腕。

 此时日头正好,阳光虽照不到考棚里,但四周暖和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