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冬小麦(第3页)

 想了想,宋应知又继续道:“你传信给程将军,让他把他那里的草原也开垦出来,种上冬小麦,这样,来年的军粮就不用愁了!”

 巴里的气候虽然更适合种植春小麦,但是冬小麦同样能存活。

 到了春天,这片土地还得种棉花,所以宋应知决定今年就种上冬小麦,来年开春,百姓们就不用再去长安那么远的地方购买粮食。

 对于木秋而言,他已经习惯了宋应知狮子大开口,他不动声色的应下,老老实实招来海东青把消息带回长安。

 至于种子的事,亲军卫会和皇上自己想办法。

 解决完冬小麦的事,宋应知这才满意进城,一路赶去衙门。

 原以为巴里县少了他,两位年过花甲的县丞与主簿会忙不过来。

 谁知这二位年岁虽然大,经验却也老道,不仅将城内打理得井然有序,连给百姓们规划的住所和开垦荒地的位置都规划得十分合理。

 看完各事项账本,宋应知连连点头,毫不吝啬的赞道:

 “二位大人果然是经验丰富!本官不在巴里的这段时间,辛苦两位大人了。”

 县丞和主簿忙谦虚道:“这些都是大人之前早已做好的计划,我们只是按着大人嘱托行事。”

 这马屁拍得宋应知哭笑不得,看着账本上的七十八万斤棉花,满意的同时又追问道:

 “这些棉花的钱,可给百姓们了?”

 闻言,主簿脸上的笑容一顿,尴尬的看着宋应知:

 “县令大人,咱们衙门现在最缺的就是银子……”

 这话的意思就是钱还没给。

 四十八万棉花,除去税收的四成,剩下的六成一共是两万三千两银子。

 “两位大人,今儿你们在城门贴个告示,让百姓们明儿去纺织厂拿银子。”

 这棉花,明面上是替纺织厂收的,所以这钱,自然是得他二哥来付。

 至于剩下税收回来的四成棉花,宋应知打算全给做成军大衣,送去给边关将士们抵御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