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少帅:改写九一八五里雷区的方瑜

第76章 血色远征(十一)(第2页)

 坦克纵队一路向前,势如破竹,很快便抵达了战俘营的铁丝网前。那铁丝网在坦克的强大力量面前,如同脆弱的丝线一般,瞬间被扯断,扭曲成一团毫无规则的废铁。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些幸存的英军战俘们,原本因长期遭受囚禁与折磨,虚弱地蜷缩在一旁,形如枯槁。但此刻,他们眼中却闪烁着愤怒与希望交织的光芒,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所唤醒。他们纷纷挣扎着起身,用尽全身力气,拿起身边能找到的一切物品当作武器,有的拿着破旧的饭勺,有的握着大小不一的石块,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冲锋的队伍。他们一边跌跌撞撞地奔跑,一边大声呼喊着:“自由!正义!” 尽管他们的武器简陋得近乎可怜,身体也因为长期的囚禁和饥饿而虚弱不堪,脚步踉跄,但他们的眼神却无比坚定,仿佛在这一刻,他们找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为了自由和正义而战,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王越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敬意。他再次大声喊道:“弟兄们,看看这些英国兄弟,他们身处困境,却依然如此勇敢,我们作为中国军人,更不能退缩!冲啊!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亲人,冲啊!” 战士们受到王越的鼓舞,又看到英军战俘的英勇举动,士气瞬间高涨到了顶点。他们加快了冲锋的步伐,呐喊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坦克与步兵紧密配合,坦克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和坚固的装甲,为步兵开辟道路,步兵则灵活地穿梭在坦克之间,清除漏网之鱼,两者相互协作,形成了一股强大而致命的力量,向着日军阵地如汹涌的潮水般席卷而去。

 日军阵地上,日军大佐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黑得近乎可怕。他站在高处,眼睁睁地看着潮水般涌来的中国军队和英军战俘,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深知,这场战斗已经到了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双手微微颤抖,但仍强装镇定,急忙下令士兵们加强防守,声音中却难掩一丝颤抖。与此同时,他自己则慌慌张张地躲进指挥部,开始手忙脚乱地焚烧文件。他的双手因为紧张和恐惧而不停地颤抖,将一份份文件匆忙投入火中,眼神中透露出不甘和无奈。在他看来,这些文件是他们精心策划的侵略计划的重要证据,一旦落入敌人手中,必将对他们极为不利,所以绝不能让敌人得到哪怕一丝一毫。

 然而,就在他焚烧文件的时候,一阵微风不知从何处吹来,轻轻拂过。灰烬中,一张泛黄的照片如同一片凋零的花瓣,缓缓飘出。照片上,上海外滩的樱花在微风中轻柔地摇曳,花瓣如雪般纷纷飘落,画面看上去美丽而宁静,仿佛是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但在樱花树下,却是一片令人触目惊心的血泊,横七竖八地躺着无数的尸体,有老人、妇女,还有孩子,他们的鲜血汇聚在一起,将地面染成了暗红色。那血腥的场景与樱花的美丽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让人心中一阵刺痛。日军大佐看到这张照片,脸上露出了一丝复杂的表情,那表情中,有对曾经暴行的恐惧,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但更多的是对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的深深迷茫。他呆呆地望着照片,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情绪,他知道,他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就像这张照片一样,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法被抹去,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掩盖他们的罪恶行径。

 此时,战场上的战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局势变得愈发激烈和残酷。王越站在坦克上,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坦克,不断向日军阵地发起一轮又一轮猛烈的攻击。坦克的炮弹如雨点般密集地落下,在日军阵地上炸开,每一次爆炸都掀起一片片尘土和火光,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弹坑。火光冲天,将整个战场映照得如同白昼,爆炸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人的耳膜震破。日军士兵们在炮火的洗礼中纷纷倒下,有的被炸得血肉横飞,有的被气浪掀翻在地,但他们仍在负隅顽抗,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和狂热的信念,顽强地抵抗着中国军队的进攻。王越手持机枪,双眼通红,眼神中充满了仇恨,对着日军疯狂扫射。他的手指不停地扣动扳机,机枪发出清脆而连续的射击声,每一次射击,都仿佛是他对死去同胞的深切缅怀,每一颗子弹,都承载着他为同胞报仇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