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少帅:改写九一八五里雷区的方瑜

第87章 血色远征(二十二)

种子的远征

 加迈之战的硝烟,在狂风的席卷下,看似已渐渐消散,然而战场上那股浓烈刺鼻的气息,恰似阴魂不散的鬼魅,顽固地黏附在每一寸空气之中,久久徘徊,不肯离去。刺鼻的硝烟味、浓重的血腥味,与泥土被猛烈炮火反复翻搅后散发的焦糊味相互交织,弥漫在这片饱经摧残、满目疮痍的土地上,让人心生悲戚与沉痛。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虽已落下帷幕,胜利的果实也已被远征军奋力摘取,可战士们的面庞之上,不见丝毫胜利后的轻松与喜悦,每个人的心头,都如同压着一块沉甸甸的巨石,那是对牺牲战友们难以释怀的深切怀念。

 王越,这位在枪林弹雨中历经淬炼,愈发坚毅刚强的军官,此刻正孤身一人,缓缓穿梭于蜿蜒曲折、布满弹坑的战壕之中。他的眼神凝重而深邃,仿若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其中既饱含着对逝去战友的无尽哀思,又蕴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坚定信念。每迈出一步,都踏得缓慢且有力,仿佛每一步都在丈量着这片土地所承载的苦难与希望。他的双手,稳稳地捧着一个极为简陋的粗布布袋,这布袋虽破旧不堪,在王越眼中,却珍贵无比,因为里面装满了他在战后那片废墟中,不辞辛劳、悉心收集而来的向日葵籽。这些小小的种子,看似毫不起眼,在他心中,却宛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星辰,承载着无数鲜活的生命记忆,寄托着满满的希望。

 “集合!” 王越猛然扯起嗓子,用尽全身力气大喊一声。这洪亮的声音,犹如一道划破寂静夜空的惊雷,在战壕中不断回荡,瞬间打破了这片令人窒息的死寂。士兵们听到命令,纷纷从战壕的各个隐蔽角落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的动作因连日激战的极度疲惫而显得有些迟缓,身躯微微颤抖,每一个动作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然而,他们的眼神中,依旧闪烁着军人独有的果敢与服从,那是历经战火洗礼后,刻入灵魂深处的特质。片刻之间,全连士兵便整齐地排列在王越面前,组成了一支虽略显憔悴,却依然身姿挺拔、意志如钢的队伍。

 王越稳步走上前,动作轻柔却又透着一丝庄重,缓缓打开手中那个装满希望的布袋。他微微倾身,将布袋中的向日葵籽一颗颗小心翼翼地倒在战壕旁一块相对平坦的石头上。这些种子,颗颗圆润饱满,在这黯淡无光、弥漫着硝烟的环境下,却奇迹般地闪烁着独属于生命的微光,那微光虽微弱,却宛如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给人以无尽的温暖与希望。王越伸出手,轻轻拿起一颗种子,置于掌心,仔细端详着,他的目光专注而深情,仿佛在审视一件稀世罕见、价值连城的珍宝。“弟兄们,” 王越开口说道,声音虽不大,却沉稳有力,仿佛从胸腔深处发出,“这是咱们在这片残酷战场上寻得的希望火种。” 他微微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面前每一位士兵的脸庞,继续说道,“每一颗种子,都代表着一位英勇牺牲的弟兄。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我们铸就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咱们绝不能让他们白白流血牺牲。”

 话音刚落,王越伸手拿起身旁早已备好的油纸。那油纸质地粗糙,在他手中却显得无比珍贵。他开始全神贯注地将种子一颗颗包裹起来,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进行一场关乎生死存亡、无比神圣的仪式。每包裹好一颗种子,他便拿起一支磨得有些短的铅笔,在油纸上一笔一划、郑重其事地写下一位阵亡战友的姓名。他的眼神中,满是对战友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张大山,还记得你说过,等打完仗要回家娶村头的翠花儿做媳妇,这颗种子,带着你的心愿,一定要生根发芽。”“李二柱,你总念叨着家里年迈的爹娘,盼着回去尽孝,这是你的希望,咱们都记着呢。” 王越一边低声喃喃自语,一边不停地忙碌着手中的动作。他的声音虽轻柔,却像一记记重锤,狠狠地敲在每一位士兵的心上,让他们的内心泛起层层波澜,久久无法平静。

 士兵们静静地伫立在原地,目不转睛地看着王越的一举一动。他们的眼中,交织着复杂的情感,有悲伤,那是对逝去战友的沉痛哀悼;有怀念,怀念与战友们一同并肩作战的日子;更有对未来的期许,期许着能带着这份希望,走向和平的明天。整个战壕里,一片寂静,唯有王越书写名字时,铅笔在油纸上摩挲发出的沙沙声,以及偶尔从远处传来的炮弹爆炸的余音,打破这片宁静。这沙沙声与爆炸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