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帝前细演熬盐法,市上均分售蝗金
两仪殿偏殿中,李世民好奇的看着秦浩从小木箱中取出一个一个奇形怪状的过滤装置,
高福也睁大眼睛像看戏法一般,紧盯着这些器物,
不锈钢这种材料在大唐确实如同宝物一般,难怪二人就像土老帽一样,
秦浩也不以为意,慢条斯理的摆好各种物件,向高福手一伸道:“高公公,请将盐块交给我吧。”
高福一愣,也没说要准备盐块啊,傻眼了,愣愣的看了看李世民,
李世民也没想到,有点尴尬,故作镇定气道:”要制盐肯定要有盐块啊,你这个老奴越来越不精明了,快去取来。”
高福一听转身要走,忽然觉得秦浩一个人在皇帝身边,怕皇帝有危险。
于是对着殿门喊了一声:“来人。”却见李君羡走进殿中,颇为好奇,
“李将军来是有事上奏吗?”李君羡没理高福,俯身一拜道:“陛下,臣听闻陛下独自观看制盐之法,担心陛下安全,
因此赶来护卫陛下,臣在殿外守护,但有不妥,可呼臣。”李君羡是特意过来表忠心的。
秦浩笑了,这一个个的,可把李世民保护得跟个明星似的,好像谁都要害他一样。
也不生气,戏谑道:“制盐之法事关重大,无关人员暂时不能知晓,不过有件事倒要麻烦李将军一下,我要制盐,但是无盐,还烦请李将军搞点盐块过来,多谢了。”
李君羡白眼一翻,转头看着皇帝,心想,你是谁呀,敢命令我,我只听陛下的命令。
哪知李世民看都没看他一眼,就是盯着秦浩手中的物件,只吐出两个字:“照做。”
李君羡有点尴尬,但陛下下了命令,也不得不应下,赶忙出殿寻人去找盐块了。
高福看着眼前这个胆大的草民,心里也不禁给竖了个大拇指。
李君羡平常拽得跟个二五八万似的,终于被个草民给呛了一回,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李世民终于忍不住了,柔声道:“秦浩啊,你这些物件都是从何而来啊,朕看着都很不俗,都不是凡物啊,这些到时候也要一同进献吗?”
秦浩白了白眼,抠死你吧,一本正经道:“陛下,这些是随师父云游时寻得,师父临终前传给了弟子,师父遗物,不能转于他人,望陛下见谅。届时我会告知替代之物,况此物只此一份,也无法批量生产。”
李世民有点失望,那其中有个铁壶非常漂亮,闪着亮光,造型奇特,壶口很宽,壶嘴有个小片片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要是自己有一个用做酒壶是真不错,绝对能亮瞎程知节那帮大老粗。
不舍的看着那些“宝物”,李世民用很平常的语气问道:“秦浩,你为何舍得将此无尽财富之法献于朝廷呢?”
秦浩答道:“非为朝廷。”
“哦?此话何解?”李世民奇道。“乃因圣君、乃为黎民。”
秦浩大义凛然道,心里颇有点不耻自己的行为。
但这样冠冕堂皇的拍拍李世民的马屁只会有好处。封建社会别扯什么刚正不阿,能办成事才是本事。
李世民最喜欢听的就是圣君类的话,他一生追求的名也不过就这二字,欣喜的问道:“说来听听。”
“自隋末起,天下大乱,四方战火纷飞,百姓惨遭祸殃。
师父从未动过将制盐之法献于朝廷之念。那些无道之人若得此法,除了让自身更加穷奢极欲之外,于天下百姓又能有何益处呢?
陛下自登基以来,以非凡之睿智、果敢之决断,开盛世之华章。
谏如流,广听群臣之言,朝堂之上,论政清明,决策皆为社稷苍生谋福祉。
陛下胸怀天下,文治武功,无人能及。兴科举,修典章,立制度之规,使天下井然有序。
挥师四方,破强敌,定边疆。铁骑所至,蛮夷皆惧,大唐国威,远播四海。
内则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陛下之德,如日月之辉,陛下之恩,似雨露之润,浩实有幸生于陛下之治下,只愿陛下万岁千秋,永保大唐之辉煌。“
一番话说完,脸不红,气不喘,可给李世民整不会了,我这么牛皮了吗?
要是没有之前的渭水之盟,再把突厥给灭了还真是差不多,再要是没有这蝗灾这所谓的天罚,唉,该多好。
二人各自怀自小心思吹着牛谦着虚时,李君羡飞了进来,
拎着个大布袋,来到近前,喘着气道:”陛下,盐块带到了,都是毒盐。“
咬字很重,似乎是故意告诉秦浩,这是有毒的盐,看你咋弄。
李世民点了点头,没说话,看着秦浩接过了盐袋,取出一块来将毒盐块敲碎成小块放入宽口壶中,加入适量的水,让高福在一旁搅拌使盐块溶解。
对着李世民说道:”陛下,小子要开始制盐了,还请无关人员退下吧。“
李君羡有点恼怒,看着李世民对自己挥了挥手,无奈的向殿外走去。
秦浩说道:”陛下,高公公,请务必看仔细了。“
说完拿起两个小盆,其中一个底部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小孔,在盆中依次放入进宫前准备好的小石子、细沙和木炭,每一层放了大约几厘米的厚度,取出一卷纱布,覆盖在木炭上面。然后将盆架在另一个小盆之上。
伸手拿过由高福搅拌好的盐水,握住壶把,稍一倾斜,只见盐水从壶嘴处顶开那小小的盖片,而后缓缓流到盆中的纱布之上。
哦,原来那是挡住灰尘之用,李世民更觉设计精巧。
盐水依次经过纱布、木炭、细沙和小石子的过滤,从小盆底部的小孔处流出,收集到了下面的小盆中。
取下小盆,李世民和高福已经能看到盐水清澈了许多,都有些动容,屏住呼吸,都向秦浩身前动了动,想离近看得更仔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