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西市制衣开锦业,东隅兴业启宏程(第3页)
掌柜有些疑惑:“公子真愿意兑下在下的店铺?”
“自然当真。不过手艺人得给我留下,工钱不变。”
掌柜思索片刻:“公子若真心买下我的店铺,给在下80贯就行。小店虽然不甚大,但位置极佳,公子不也是转一转就转到小店来了吗?”
秦浩想了想也是,拿大米估算了一下贞观的银钱与现代人民币的兑换比例,相当于80万块钱,觉得不算贵,
点了点头:“行,拿纸笔来,把契约签了,一会我让手下给你取银钱来,
不过话说在前头,如果你再开制衣店可不能在西市开了,这个不符合行业规则是吧?”
掌柜苦笑:“公子啊,哪还敢在长安开啊,都说长安居,大不易,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在下拿了银钱就要回老家了,年纪大了,不折腾了。”
喊来小二,让把裁缝师傅们都从后面都叫过来。
秦浩刷刷刷刷,结合现代的交易文书模式,使用大唐的语言习惯,很快写好了契书,名字一签,转给掌柜。
掌柜有些莞尔:“等公子的银钱到了在下再签,先让公子见见店里的裁缝可好?”
帘子被掀开,走进四个三十左右的娘子,有点拘束的样子。
相互间问了一下,三个女子一月二百五十文,一个大工带刺绣手艺的一月五百文,
秦浩琢磨着,现在大唐一斗米约在五文,一个成年男子一天大约两升米,二百五十文能买五十斗米。
看似吃饱一点问题没有,但是账不能这样算,人不是只吃米饭就能生活的。
这里可是长安,大唐的首都,穿衣可以不更新,但总要吃些青菜肉食的,
况且人生在世生病难免,这时候抓药可是很昂贵的,本地人还好,如果再租房,儿子再读个书,那就完蛋了。
看着耽误了不少时间,吩咐赵虎立即回家一趟,带上春兰和大丫,带着银钱和所需面料过来,赵虎立马出发了。
掌柜带着秦浩在店里转了转,有个后屋,里面有几张几案,案上摆着些裁剪的布料和一些绣品。
秦浩拿起一件绣品看了看,感觉还不错,手艺看来可以,不怪能比其他三人多一倍工钱呢。
下朝后,孔颖达摸摸袖中的奏折叹了口气,本想上个折给秦小子表个功。
没想到陛下向来不吝封赏,这次不知道为啥封赏如此低,这么大的功劳,至少能封个县子吧,
较真些的话封个候也不是不可能,没想到这个结果。还是别上奏了,等过段时间再说吧。
众臣也都议论纷纷,都有感觉建国之初的封赏有些过了,太上皇当时大手一挥,意气风发,陛下现在就不得不谨慎行事了。
毕竟国家初定,各项制度尚在完善之中,资源也需合理分配。若是封赏过于随意和丰厚,恐会引起后续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过多的爵位分封可能会导致财政负担加重,朝廷需要为这些爵位提供相应的俸禄、土地等赏赐,这对于刚刚恢复元气的国家财政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
另一方面,若封赏不公或过于泛滥,也可能会引发朝堂内部的不满和纷争,影响官员们的积极性和团结。
唉,做人难,做陛下更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