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武曌进献无价宝,终南山中见聋哑(第3页)
秦浩与薛礼踏入庭院,脚步声惊动了小道童们。
那扫地的道童抬起头,目光清澈纯净,看到有来客,赶忙放下扫帚,行稽首礼:“两位信士,不知前来所为何事?”
秦浩亦回礼道:“我们二人只是登山途中,顺道来观中瞻仰一番,并无他事。”
道童微微点头:“信士请随意,只是观中各处圣地,还请勿要惊扰。”言罢,便又继续手中之事。
秦浩与薛礼缓缓踱步,欣赏着观内古朴的建筑与精致的雕饰,只觉内心一片宁静祥和,尘世的喧嚣纷扰早已抛诸脑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行至后院一处静谧角落时,秦浩忽然发现一白发老道正静坐在一方石台之上。
阳光宛如金纱,恰到好处地倾洒在老道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晕,
那模样像是在吸纳着天地间的灵气与阳光的精华,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庄严。
秦浩心中一动,下意识地走上前去,抱拳行礼。然而,老道却毫无反应,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神平静而深邃。
秦浩又尝试着开口询问,可老道依旧没有回应。
这时,一旁打扫庭院的道童匆匆赶来,向秦浩二人行礼后解释,
“两位信士,莫要怪罪,我家师父乃是聋哑之人,无法听闻与言语。”
秦浩这才恍然大悟,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歉意,但仍被老道那超凡的气质所吸引。
思索片刻,目光落在一旁的石桌上,见有笔墨纸砚,便提笔在纸上写道:“晚辈秦浩,贸然打扰道长清修,实乃罪过。
但见道长仙风道骨,心中敬仰,斗胆请教,人生在世,当如何寻得内心安宁?”
写罢,秦浩将纸张恭敬地递到老道面前。
老道微微垂首,目光扫过纸上的字迹,沉默良久,
才缓缓抬手,接过笔,在纸上写道:“心宁则静,静而后能安。莫逐外境,反观自心。”
秦浩细细品读着老道的回复,若有所思。
-----------------
宫中宴会圆满结束,众命妇出了皇城纷纷坐上马车离去。
武曌婉娘出来不见秦浩,便携手打算去女儿宝肆看看。
不久之后,长安城中便流出了巨大落地镜的传闻,以及武曌身穿的最新款交领衫与马面裙。
小二刘平端着水壶,直接对嘴狂饮,不解今日为何突然来了这么多的客人。
赵宜则满脸带笑,这制衣店自从被秦县子盘下,生意就没差过,
如今织娘、绣娘、裁缝数十人,自己也必须用心做事,才对得起秦县子的一番器重。
崔府之中,崔景正烦恼着下人的汇报。
“老爷,这一批的包装花纹繁复,工匠们都说难度增加了许多,太耗费时间,而且还不能保证花纹统一,毕竟都是手工雕刻。”
崔景不解:“那桃源庄的化妆品,老夫也买了一些仔细查看过,他们是如何做到统一的呢?”
下人摇头道:“这却不知,工匠们也是讨论了许久,不知是用了什么方法。”
崔昱在旁插话:“老爷,此事不难,那胡由最近听说要被调到桃源庄配送队,必然会与桃源庄的工坊有所牵连,让他打听一下必有所得。”
崔景捋须点头:“不错,此事你办得老夫甚是满意,一定要看住这个人,不要让其暴露,掌握了方法,便立马教授工坊,交货的时间可不多了。”
“是,老爷放心,胡由颇为机灵,应是不难。
听闻城中又传出落地镜的消息,越王妃放出话来,想要一面,越王颇为头疼,但对秦浩并没有表示不满。
小的觉得是不是可以搞到一面,进献给越王,以示诚意,毕竟先前的事越王好像不太满意咱们的表现。”
崔景叹道:“那等宝物岂是想买便能买到的。”
“老爷不知,那黑市之中已有人出价五千贯,相信用不了多久便会有人被巨利所诱。
我在黑市之中结识了一位憨傻之人,不过却精于此道。老爷若是有需,应是不难。”
“唉,这生意不见起色,又要到处用钱,恐怕长久下去,家主会对我愈发不满了。”
-----------------
观中转来转去,始终没什么发现,脑海中关于终南山的记忆始终是空白一片。
秦浩心中疑惑,既然师父将自己带回了终南山,怎会全无印象,难道那时自己真的又痴又傻,没有记忆?
长叹了口气,既然一无所获,便打算与薛礼下山离去。
行到观口,便见那聋哑道士飘然而至身后,开口道:“秦浩师侄,随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