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修路欲要征民力,孤儿院欲论佛法
次日早朝,朝堂商议修整官道、改善交通之策,众大臣纷纷谏言。
关中、陇右、河西走廊各地多条道路均需修缮,花费银钱暂且不论,所需民力便让李世民颇感为难。
魏征怒喷所有武将集团,以一己之力将官道休整之事暂且搁置。
接着商议北楼关加大互市马匹之事,这回魏征却大力赞成,李世民看着魏征的眼神有点迷离,感情秦浩的意见你就不反对是吧?
房玄龄又上奏了收购草原羊毛一事,建议改成国策,大力削弱草原部落对大唐的敌意,至于羊毛收回来干啥,所有人都缄口不提。
大家都心知肚明,秦县子既然敢收,那就一定有用武之地,多操那份闲心也不多开一份工资。
下朝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被留在了两仪殿中,继续商议征用民夫之事。
长孙无忌率先开口道:“陛下,如今边境局势变幻莫测,大战在即,往后运兵运粮都得倚仗道路畅通,官道修缮着实拖不得呀。
若道路破败,行军受阻,于我大唐边防安稳大为不利,所以征用民夫虽是难事,却也是势在必行之举啊。”
房玄龄斜眼看了长孙无忌一眼,这个家伙巧妙地避开如何征用民夫的问题,只强调了修路的重要性,眼神中透着几分精明,似在等旁人先提出具体办法。
杜如晦微微皱眉道:“凡事皆有利弊两端,如今边境之事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官道修缮关乎军事调度,确属当下之急务。
可征用民夫之举,又着实会扰了百姓安宁,违背陛下此前让百姓休养生息的国策。
但两害相权取其轻,迫不得已之下,也唯有谨慎调配民力,方能兼顾二者了。”
话中透着权衡利弊后的无奈,深知此事棘手,却也明白局势所需。
房玄龄手捻胡须,面露犹豫之色,缓缓道:“陛下,此事臣一时也拿不准主意,
这征用民夫牵扯甚广,既要顾及百姓生计,又不能误了国家大事,着实需从长计议。
臣想回去后再细细思量,多方权衡一番,争取想出个妥善之法来。”
魏征却直言不讳道:“陛下,臣万难赞同此刻征用大量民力修路!
修路本是好事,利于我大唐长远发展,渭水之盟刚过两年,陛下金口玉言,让百姓休养生息,此乃国策,怎可轻易违背?
若因修路而征用众多民力,百姓不堪重负,那史书之上,后人又该如何评说陛下?怕是会落下个昏君之名啊,还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听了魏征之言,心中满是纠结,这个老货总是打朕七寸。
半晌,他才无奈地看向房玄龄,语重心长道:“玄龄啊,朕知此事为难,可关乎大唐国运,不容耽搁。
朕便将这难题交予你了,你回去后定要殚精竭虑,想出个万全之策来,
既不违了让百姓休养生息之意,又能把这官道修缮妥当,朕信你有这等能耐。”
房玄龄赶忙开口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心力,不负陛下所托。”
到了官署,房玄龄与杜如晦议来议去,皆不能定,无奈之下,杜如晦开口道:“玄龄,不若问问正则,那小子主意多,或许能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房玄龄叹道:“我们都老了,应对国家大事居然束手无策,唉。”
-----------------
西市仙客来,早餐过后,许多客人都不走,叫上一壶贞观茶,围在一起说着各种八卦消息,等着马立山和牛拦山的相声。
二楼清风榭中,武元爽看着对面的赵节,犹豫道:“那武曌与我颇不对付,恐难劝动。”
赵节道:“不是让你劝,如今那桃源庄与各大世家开始了合作,你作为武家人,与桃源庄有些合作实属正常,只要用大义说服杨氏即可。”
武元爽还是没有信心,“那死丫头摆明了要和我兄弟二人断了往来,不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