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武父叹女弃妃位,浩索良驹忆辩机

一日内送走了程咬金、尉迟恭和武士彟,前面两个走得都挺开心,省心,放心,唯有武士彟走得最为揪心。

 “正则,陛下承认曌儿赐出宫当初是考虑不周,为了弥补老夫,想将顺儿赐婚给鲁王当个侧妃。”

 秦浩眉头一皱,刚要发问,便听武士彟接着道:“老夫没有同意,夫人与顺儿都不太满意这门亲事。”

 秦浩点头刚要附和一声,武士彟又道:“老夫也有些糊涂,一个侧妃居然都不如一个婢女,老夫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看不懂喽。”

 啥意思啊,秦浩没听明白,笑道:“应国公啊,媚娘可不是婢女,这点您大可放心。

 虽然陛下赐婚公主,小子给您保证,媚娘以后必有一席之地,否则便把小子当成无信之人。”

 武士彟见秦浩没理解自己的话中之意,也未解释,又与杨氏嘱咐了一番,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归途。

 经过秦浩的良言相劝,管家的经济大权正式给了杨氏,这样武氏兄弟便再也蹦跶不起来了。

 只要他们好好经营手中的茶田,自然不会缺少银钱。

 兄弟二人有苦难言,明明只是个傀儡,但却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吞。

 武顺感到无比的失望,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只觉得心碎了一地,尽管秦浩帮她化解了与贺兰家的关系,但父亲却并未明言自己未来的命运。

 若是父亲能把自己许给秦浩当个婢女自己都心甘情愿,只要名正言顺,总好过偷偷摸摸的。

 武柔倒是无所谓,反正母亲当了家,自己还不是想去哪便去哪。自己还有那么多的事业要去完成呢,看了大姐一眼,哦对,还有大姐的这点破事得自己操心。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即使掌控了府上的经济大权,杨氏面对两个非亲生的儿子还是颇为无奈,做得过分容易被人说是继母心狠,尺寸很是不好把握。

 武曌倒是好一番安慰,只一句有事来寻我便是,霸气尽显无疑。

 -----------------

 开朝的第一天,房玄龄说的第一件事,便是在朝堂之上提出议定的官员俸禄制度改革,简而言之便是提高了官员的待遇。

 众官员自是都欣喜无比,这可是迎来了新年后的开门红。

 但紧接着便是画风突变,御史台弹劾交州都督李寿、濮州刺史庞相寿贪污,且证据确凿,

 大理寺虽然还未最终定案,对证据也予以了肯定。

 庞相寿作为秦王府的旧臣,李世民几度表示想从轻发落,却在魏征的严词反对下,最终也只能作罢,

 二人皆被免职判了流刑,李世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才为庞相寿改为了徒刑。

 朝堂议定了卢祖尚前往交州任职,党敬元补了濮州刺史。

 接下来便是继续推行一些轻徭薄赋的政策,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并与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进行初步的贸易往来。

 与周边的国家互派使者,保持好一定的外交关系,以免作战之时背后使些小动作。

 杜如晦提出了一项民族融合政策,便是鼓励与少数民族通婚,虽然遭到了许多文臣的反对,但被目光长远的李世民强行通过。

 “药师,着兵部逐渐进行武器更新,力争在半年内逐步完成,便采用这把横刀的制式。”

 接过高福递过来的桃源战刀,李靖只一打眼便瞧出了出处,将刀递还,郑重应是。

 礼部尚书李孝恭出列奏道:“陛下,曲辕犁经过测试,效果惊人,还请陛下降旨加紧制作,以便在开春的籍田礼向天下公布,必能让天下百姓振奋。”

 许多不知晓内情的官员都有点发懵,曲辕犁是什么玩意,李孝恭居然还有这个本事,这个尚书才当了多长时间,便就做出了成绩。

 房玄龄出班附和:“陛下,臣与克明合议过此事,为我大唐的粮食产量着想,此犁不应以售卖为主,否则不利于推广,

 毕竟价格不便宜,百姓手中已有旧犁,对购置新犁的积极性定然很低。”

 杜如晦抱拳道:“长安县子向臣等提出一策,臣与玄龄都觉此法甚妙,朝廷花费也不多,却能迅速普及大唐十道。”

 李世民来了兴趣,开口道:“克明快快说来听听。”

 “朝廷下发一道旨意,大唐百姓可到所属的县衙,用直辕犁免费更换曲辕犁,谓之曰:以旧换新,

 这样百姓的积极性定然极高,便能很快普及此新犁的应用,旧犁则统一回炉重造。此策虽有些耗费,然则综合考量,却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戴胄犹豫道:“陛下,此法虽妙,却也有诸多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