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王才入京叙渊源,籍田观犁赞匠功
立春时分,长安城中仿若被大自然轻轻唤醒。
街边的垂柳,原本僵直的枝条似被缓缓抚动,悄然绽出了星星点点的嫩绿新芽,羞涩地宣告着春的来临。
大唐都城在春日暖阳的映照下,愈发显得雄浑壮丽。
街头巷尾,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处处都彰显着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
长安东郊,籍田礼现场,周围早已是人山人海。
对面的田地里,泥土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仿佛也在期待着这场盛大的仪式。
李世民身着衮冕服,头戴冕旒,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昂首阔步地来到籍田之前。
仪式开始,先是一番庄重的祭祀,香烟缭绕,钟鼓齐鸣,向天地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后的亲耕环节,众人皆是有些吃惊。往年的亲耕不过是走个过场,可今日不同,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田边那几架崭新的曲辕犁上。
只见几位农夫牵着耕牛,拉着曲辕犁缓缓走向田间。
李世民率先走到曲辕犁旁,双手稳稳握住犁梢,微微俯身,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
李孝恭、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等众臣也都纷纷上前,选中一副犁,各自把着犁梢,配合李世民的表演。
杜如晦有病在身虽是不能亲自上阵,也将阎立本拉到了自己的身边,打算将这伟大的时刻记录下来,以彰显陛下对农事的重视之心。
农夫们吆喝着耕牛开始前行,一时间,泥土翻滚,犁沟整齐而又迅速地在田间蔓延开来。
原本需要耗费不少气力的耕地,在曲辕犁的助力下,效率明显大增。
一旁观看的官员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李世民虽是脚下沾满泥土,身上也似是污了泥点,眼中却闪过惊喜之色,
畅快大声道:“好好好!这曲辕犁当真神了,如此一来,我大唐百姓耕种岂不是事半功倍?”
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喜悦与满意。
周围的官员们听到陛下的笑声,纷纷回过神来,跟着附和。
那些之前在朝堂上还反对对工匠们提高奖赏的官员,此刻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他们原以为工匠们不过是摆弄些小玩意儿,不值得耗费过多钱财奖赏,如今亲眼见到曲辕犁的威力,才深知自己的短视。
表演完毕,李世民抑制不住的开心,不住的表扬这个,表扬那个。
段纶趁机上前奏道:“陛下,工部的工匠们如今对制造曲辕犁已无比熟练,
更是在秦县子的指导下,简化了两道制作的工序,相信不久便能传遍大唐。”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坚定:“朕今日算是见识到了工匠们的本事,他们有功于社稷,理当重赏!
日后,各部都要重视工匠技艺,多多鼓励创新,若有佳作,朕绝不吝啬赏赐。”
官员们齐声应和,籍田礼在一片热烈的氛围中继续进行。
午后,籍田礼上的一幕便在长安城中传播开来,不少百姓们听说之后,都期待着更换新犁的时间。
-----------------
王才腹中有些饥饿,骑在驴上一路也是遭了不少罪,有点后悔没坐儿子安排的马车,
主要是那马车太过豪华,自己看着有点担心来路不明。
终于进了春明门,刚要四处打听一下用餐的地方,便见不远处立着个大牌子,会心一笑。
只见上面写着:东市寻香仙客至,用餐直向此间来--东市仙客来欢迎您,旁边还画着个箭头。
打听一下东市的位置,一听不远,骑驴便直奔而去,心中还腹诽着儿子的不靠谱,也不说来接下老爹。
果不其然,进了东市,顺着人流而行,自然而然的便寻到了酒楼。
一看这酒楼的装饰,心中有点忐忑,摸摸怀中的钱袋,一时有些纠结。
再看了眼门口的女迎宾,太美了,还没进过这样的酒楼呢,儿子应该付得起饭钱吧?脚下不由自主的便向前挪去。
王玄策处理完手中的公务,便匆匆忙忙赶到春明门,左等右等不见父亲到来,心中有些焦急,忙问询守城的兵士。
一听没有四轮马车进城,这才放下心来,有点埋怨父亲的时间观念,
信中说好了这个时辰,自己处理完公务便着急忙慌的到了,结果父亲还不见人影。
坐在路边的茶摊喝水,小二有些幽怨的眼神给王玄策搞得有点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