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 19 章

    茶底糖浆备好了,柠檬茶最重要的部分也就准备好了。
 




    不过在正式摆摊之前,还有容器、水源、招牌等一些杂七杂八的需要置备。沈宣正好可以趁着摆摊车还没做好的间隙安排好。
 




    锦鲤街作为商业街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甚至比大晋建朝的历史还要悠久。
 




    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商业体系,周边居住的百姓早就有出租井水的历史。
 




    街上许多商铺没有地方打井,就找人在附近租一个,一天按照十文钱计算,一个月三百文左右。
 




    这点小钱对做生意的铺子不算什么,但周边拥有水井的百姓却可以靠着这个吃饭。一个月光租井就能有三四两银子的收入。
 




    还有脑子灵活的,还在家里开了热水坊,帮忙烧制热水,按缸出售。
 




    一缸热水三十文钱,又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沈宣在锦鲤街写表文那几日,与人聊天之中,就已经摸清了这些门路。现在过去,也不过是找一家合适的人家订下。
 




    只是他过去看了几家以后,才发现有些位置好的人家早就和街上的旺铺签订了长期协议,虽然也愿意给沈宣供水,但自是要紧着那些大客户优先。
 




    挑挑选选过后,就只有一家草花巷子附近的人家比较合适。
 




    草花巷子虽然离归云楼远了些,但离乐州书院却比较近。
 




    沈宣中午在那里站了一会儿,就看到不少乐州书院的学生经过。感觉摊子摆在这里生意应该也还可以。
 




    这家人家是个姓葛的寡妇当家,家里除了她还有一个未出嫁的女儿和哥儿,人口简单,也接不了太多的活。
 




    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铺子不太愿意和她们打交道。
 




    但沈宣不过摆个小摊,用水需求也算不上大,这些对他来说自然不是问题。
 




    他见那葛寡妇家里院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家中虽然不甚富裕,但几口人穿衣打扮都还干净整齐。便与她订下了协议,约定每日找她租用水井,又外加买两缸开水。
 




    不过现在天气热,沈宣要求开水要提前晾好,这就需要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烧水。
 




    那葛寡妇家中就靠着这口子吃饭,沈宣一天就能给她七十文钱,早起两个时辰又算什么?
 




    葛寡妇一口就答应了,还十分客气的问道:“小兄弟,你这里要是有碗盘需要清洗的,也可以找我们来做。”
 




    “我可不是小兄弟,我是个哥儿。”沈宣有些无奈的笑道:“有需要的话我会找你们的。”
 




    他还没想好到底用什么容器呢……
 




    那葛寡妇一听他是个哥儿,倒是吃了一惊。
 




    见他一个哥儿独自在外摆摊,便觉得他实在聪明能干,怕是和自己一样,家中也有什么难处。
 




    以己推人,葛寡妇对沈宣也有了一丝惺惺相惜之感,与他说起话来更亲密了几分。
 




    听说了沈宣还要找装茶水的容器后便道:“这街上有不少摊位,用的碗盘也不是自己买的,而是租的。每日租好就还给店家,比自己搬来搬去方便不少。”
 




    “碗盘也可以租?”沈宣倒是第一次听说,觉得有些惊讶。
 




    “那可不,街角燕子巷转过去二百米远,就有一家专门租售各色容器的铺子,许多摊位都在那里租碗盘。”葛寡妇说道。
 




    这属于锦鲤街上的老人才知道的事情,若不是沈宣与她交流,怕是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