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兼爱非攻的墨子(第2页)
在演练场上,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墨子解下衣带,置于地上当作城墙,又拿起木片作为防御器械。
公输般则指挥着各种攻城器具,云梯缓缓升起,似要冲破云霄;撞车气势汹汹地向前推进。
墨子不慌不忙,巧妙地指挥着防御,或用木片抵挡云梯,或破坏撞车的冲击。
公输般见云梯受阻,又派出钩车,试图破坏墨子的“城墙”,墨子则以绳索化解。
几个回合下来,公输般的攻城之法均被墨子一一破解。公输般额头冒汗,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最后,公输般咬咬牙,低声对墨子说:“我有一法可破你,只是不想说。”
墨子淡然一笑:“公输先生,您无非是想杀我以绝后患。但您可知,我已派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带着守城器械前往宋国,即便我今日死于此地,楚国也绝无胜算。”
楚王在一旁目睹全程,心中明白攻宋之举难以成功,无奈之下,只好放弃计划。
此后,墨子声名远扬,但他并未停歇。他前往齐国,一路上看到齐国百姓因赋税繁重而愁眉不展,便知齐国亦有隐患。他在齐国广收门徒,许多有志之士纷纷追随。
当时齐国欲攻打鲁国,墨子心急如焚,求见齐大王。在朝堂之上,他言辞恳切:“大王,齐国若攻鲁,虽可能一时得利,但鲁国百姓必拼死抵抗,齐国也会损兵折将。且此举会打破诸侯间的平衡,引发他国的不安与干涉,齐国将陷入四面树敌之境。”
齐大王面露犹豫之色,说道:“墨先生,鲁国近年势力渐长,若不加以遏制,恐日后对齐国不利。”
墨子赶忙回应:“大王,以战止战并非良策,齐国可与鲁国修睦,共同发展农商,如此两国百姓皆能受益,何乐而不为?”
齐大王陷入沉思,片刻后又道:“可是鲁国有诸多资源,若为齐国所有,必能增强齐国国力。”
墨子进一步劝说道:“大王,若齐国以武力夺取鲁国资源,其他诸侯必生畏惧之心,联合起来对抗齐国。到时齐国不仅难以消化鲁国资源,还会陷入战争泥潭,得不偿失啊。”齐大王听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为阻止战争,墨子派弟子胜绰前往齐将项子牛军中,期望他能宣扬墨家“非攻”思想。
然而,胜绰却未能坚守信念,三次随项子牛攻打鲁国。墨子得知后,痛心疾首,派弟子高孙子面见项子牛,高孙子见到项子牛,说道:“将军,胜绰违背我墨家道义,助战攻鲁,此等行径实在有辱师门,望将军将其辞退,莫要让他再为恶事。”
项子牛有些不悦:“胜绰在军中亦有战功,为何要辞退?”
高孙子据理力争:“将军,墨家以非攻为要旨,胜绰此举已与墨家理念相悖,若留他在军中,恐有损将军声誉。他本是去劝阻战争,如今却成了战争的帮凶,这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将军与墨家有勾结?”
项子牛皱了皱眉头,思考片刻后说道:“那我且先将他调离前线,再做处置。”
高孙子严肃地说:“将军,此非长久之计,胜绰若继续留在军中,只会继续蛊惑人心,破坏墨家与将军的名声。”
项子牛无奈,只好点头:“好吧,我便辞退他。”
墨子客居楚国鲁阳时,听闻鲁阳文君欲攻打郑国。他急忙前往劝阻,见到鲁阳文君便说:“君上,攻打郑国,如同窃贼入室行窃,是不正义之举。郑国百姓何辜,要遭受战争之苦?”
鲁阳文君听后,虽有所触动,但仍未彻底放弃。不久后,鲁阳文君又以郑人杀君为由,欲再次兴兵。
墨子赶来,以比喻劝解:“君上,若有一家,父亲惩戒儿子,邻居却持棍殴打,这邻居难道不是无理取闹?郑国之事,应由郑人内部解决,您出兵只会让更多无辜者受害。”
鲁阳文君皱着眉头问道:“那依先生之见,郑国杀君之罪就可不追究?”
墨子回答道:“君上,郑国自会依其国法处置,他国不应贸然干涉,否则只会引发更多战乱与仇恨。君上若出兵,是为不仁;若因他国之事而劳民伤财,是为不义。君上乃贤明之主,当不会行此不仁不义之事。”鲁阳文君听后,终于醒悟,放弃攻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