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史我有钱我有颜

第45章 造纸传奇蔡伦(第2页)

 蔡伦不敢直视她的眼睛,低声说:“宋贵人,奴才也是身不由己啊。皇后之命难违,若不照做,奴才和家人都性命难保。还望您莫要怪我,我……我实在是没办法。”

 宋贵人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污蔑,含冤自杀。刘庆太子之位被废,蔡伦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愧疚,常常在深夜自责落泪。

 不久,梁贵人诞下皇子刘肇,窦皇后为巩固地位,强行将刘肇据为己有,并设计陷害梁贵人。

 窦皇后把蔡伦唤到跟前,吩咐道:“蔡伦,梁贵人留着始终是个隐患,你再帮本宫想个法子,务必让她不能再威胁到本宫和太子的地位。”

 蔡伦面露难色:“娘娘,这……已经害了宋贵人,如今再对梁贵人下手,实在是……”

 窦皇后打断他,怒喝道:“别废话!不想死就照做!你别忘了,你的命是本宫给的,若敢违抗,本宫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蔡伦无奈,只得听从。

 窦皇后买通宫女,在梁贵人饮食中悄悄下药,致使梁贵人身体日渐虚弱。同时,窦皇后散布谣言,说梁贵人使用妖术迷惑皇帝,让梁贵人遭众人唾弃。梁贵人不堪折磨,忧郁而死。

 蔡伦看着梁贵人日渐憔悴,心中不忍,壮着胆子劝窦皇后:“娘娘,梁贵人已这般可怜,她对您和太子也再无威胁,是否就此罢手,放过她吧。”

 窦皇后冷笑一声:“哼,心软成不了大事。不除她,本宫难安。你若再敢多言,休怪本宫不客气。”

 蔡伦在这一系列宫廷阴谋中,虽非主谋,却也被迫参与,看着梁贵人悲惨结局,他内心愧疚愈发深重,常常在深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建初七年,刘肇被立为太子。章帝驾崩后,刘肇即位为汉和帝,窦太后临朝称制。

 蔡伦因在窦太后掌权期间的“功劳”,备受重用,不仅升任中常侍,还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的决策。

 朝堂之上,蔡伦身着宦官朝服,与大臣们一同议事。然而,大臣们对蔡伦的升迁议论纷纷。

 一位大臣不屑地说:“不过是靠巴结窦太后上位,有何真本事。瞧他那副模样,哪像能担大事的人。”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是啊,宦官得势,成何体统。日后恐怕会扰乱朝纲。”

 蔡伦听到这些议论,心中无奈,却也只能默默忍受。

 每当夜深人静,蔡伦独坐窗前,望着夜空,心中满是对过去所作所为的悔恨。

 他对着月光自语:“我虽获权势,却做下这等亏心事,良心难安。如今该如何才能弥补我的过错?”

 在协助窦太后处理政务间隙,蔡伦心中始终萦绕一个难题。当时,人们主要用竹简和丝绸记录信息。竹简太过笨重,一部书往往需几车竹简才能装下,携带极为不便;而丝绸虽轻便,但其价格昂贵,寻常百姓根本难以企及。蔡伦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寻找一种更适宜书写的材料。

 一次,蔡伦随窦太后出行,路过一处养蚕人家。他看到蚕妇们将蚕茧抽丝后,留下一些残絮,这些残絮晾干后,形成轻薄薄片。蔡伦灵机一动。

 他兴奋地问蚕妇:“大嫂,请问这残絮晾干的薄片,你们平时都怎么用啊?”

 蚕妇回答:“没啥大用,一般就扔了。留着占地方,也不知道能做啥。”

 蔡伦心中一动:“大嫂,这东西给我一些行不?我觉得或许能派上用场。”

 蚕妇大方地说:“行啊,你要就拿去,反正我们也不要了。”

 从那以后,只要一有空闲时间,蔡伦就一头扎进作坊,开始钻研。他尝试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将这些材料收集起来后,先切碎,再放入石臼中反复挫、捣,使其成浆状。

 一起干活的工匠抱怨:“蔡大人,您这捣鼓了这么久,能做出啥有用的东西,别白费力气了,还不如省点时间休息会儿。”

 蔡伦坚定地说:“再试试,说不定就能成功。我觉得这事儿有希望,一旦做成了,那可是造福天下的大事。”

 接着,把纸浆倒入大锅,加适量水,用文火慢煮,并不断搅拌,这便是“炒”的工序。蔡伦守在锅旁,眼睛紧盯着纸浆,根据火候和浓稠度调整搅拌速度和力度。

 工匠疑惑地问:“蔡大人,您真觉得这能做成书写材料?我看悬啊,这么多年都没人弄出来,咱能行吗?”

 蔡伦自信地说:“我有信心,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尝试,就一定能成功。以前没人做到,不代表我们做不到。”

 最后,将煮好的纸浆舀出,均匀铺在竹帘上,挤出水分,再放在通风处烘干。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每次失败后,蔡伦都会思考问题所在,调整原料配比和制作工艺。有时纸浆太稀,纸张无法成型;有时烘干温度不对,纸张变得脆裂。但蔡伦从未放弃,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合适方法。

 元和年间,蔡伦升任尚方令,负责宫廷器物制造。这为他的研究提供更好条件,他可调用更多资源,召集更多有经验的工匠。蔡伦兴奋地将想法告诉工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