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史我有钱我有颜

第53章 普救苍生孙思邈

南北朝末年,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艰难求生。在京兆华原的一处普通民宅内,伴随着一阵响亮的啼哭,孙思邈来到了这个世间。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孱弱的婴儿,日后会成为普救苍生的一代药王。

 幼年的孙思邈体质极差,疾病如同鬼魅般紧紧纠缠着他。家中常年弥漫着刺鼻的药味,父母焦急的面容成了他童年记忆的主色调。每次喝下那苦涩的汤药,他都在心底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找到治好这些病痛的办法,让天下人不再受这般折磨。这份誓言,如同坚韧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田深深扎根。

 随着年龄的增长,孙思邈对医学的渴望愈发炽热。然而,家境贫寒的他,连求学的费用都难以负担,更别奢望购置珍贵的医书了。但这些困难丝毫没有磨灭他对医学的热忱。

 听闻邻村有位年迈的郎中,家中藏有不少医书,孙思邈便每日不辞辛劳,步行数里前去帮工。

 在郎中的药铺里,他手脚麻利地捣药、煎药,可眼神却不时飘向书架上那些泛黄的医书。闲暇之余,他便迫不及待地借阅医书,如饥似渴地研读。泛黄的书页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的笔记,那是他对医学知识的执着追求。

 有一回,郎中接诊了一位极为棘手的病人。病人高热不退,浑身布满红疹,病情危急,其他郎中对此皆是束手无策。

 孙思邈在一旁沉思良久,想起曾在一本古籍中看到过类似病症的记载。他犹豫再三,鼓起勇气对郎中说:“师傅,我在一本古医书上看到,用犀角磨粉,以温水冲服,或许能缓解这位病人的症状,咱们不妨一试。”

 郎中满脸惊讶,上下打量着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却又勤奋好学的少年,心想:死马当作活马医,不妨就按他说的试试。没想到,病人服用后,高热竟逐渐退去。

 郎中对孙思邈刮目相看,一把拉过他的手,激动地说:“小子,你天赋异禀又如此勤奋,将来必成大器!往后,我把我知道的所有医术都传授给你。”

 隋朝结束了长久的分裂局面,天下初定,百姓生活稍有喘息之机。然而,疾病的阴霾依旧笼罩着大地。孙思邈深知,仅凭自己目前所学,远远不足以攻克世间百病,必须探寻更多的药材和医学知识。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背上行囊,踏上了前往终南山的采药之路。

 终南山的山路崎岖难行,荆棘丛生,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陡峭的崖壁上,孙思邈手脚并用地攀爬,只为摘取那生长在峭壁上的珍贵草药。

 一次,他为了采摘一株稀有的灵芝,不慎脚下一滑,整个人急速坠落,手臂被尖锐的石头划出一道道血痕,鲜血直流。但他只是简单地用布包扎了一下伤口,便咬咬牙,再次向着目标攀爬。

 山中常有猛兽出没,危险四伏。一日,孙思邈正在丛林中仔细寻找草药,突然,一声震耳欲聋的虎啸传来,一只体型硕大的斑斓猛虎从草丛中窜出。

 孙思邈的心跳陡然加快,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但他强装镇定,缓缓蹲下身子,目光柔和地与老虎对视,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毫无威胁。也许是感受到了他的善意与无畏,老虎只是在不远处徘徊了几圈,便转身消失在了丛林深处。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让孙思邈心有余悸,但探寻草药的决心却愈发坚定。

 在终南山深处,孙思邈有幸结识了一位隐居的老神医。老神医见孙思邈背着药篓,手持医书,眼中闪烁着对医学的炽热光芒,便主动上前搭话:“年轻人,看你对医道如此痴迷,想必在学医途中遇到不少困惑吧?”

 孙思邈连忙恭敬地行礼,说道:“前辈,晚辈确实在医理上有诸多不解之处,尤其是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法,还望前辈不吝赐教。”

 老神医见他态度诚恳,求知若渴,便将他请进屋内。两人围坐在简陋的木桌旁,谈论起医道。老神医感慨道:“医道,绝非仅仅是治病救人的技艺,更是心怀大爱的慈悲之道。只有医者心怀仁爱,将病人的疾苦视为自己的疾苦,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医。”

 孙思邈不住地点头,认真说道:“前辈所言极是,晚辈定当铭记于心,以仁爱之心践行医道。”此后,老神医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一生所学倾囊相授。

 隋朝末年,隋炀帝暴政,天下大乱,战火再次熊熊燃起。百姓在战火与疾病的双重折磨下,苦不堪言。孙思邈不顾自身安危,毅然穿梭在各个村落之间,为受伤的百姓诊治。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也看到了疾病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痛苦。这一切,更加坚定了他济世救人的决心。

 一日,孙思邈来到一个被战火严重波及的村庄。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村庄里满目疮痍,房屋倒塌,受伤的百姓随处可见。他来不及休息片刻,便迅速打开药箱,开始为伤者诊治。

 这时,一位年轻的母亲满脸泪痕,抱着高烧不退的孩子,焦急万分地找到孙思邈:“大夫,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他已经高烧好几天了,一直昏迷不醒,我该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