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毕升活字印刷术 (第2页)
排满一框后,他拿起火把,在铁板下轻轻烘烤。随着温度升高,黏合剂逐渐熔化,毕升迅速用一块平板将活字的字面压平。待冷却后,奇迹发生了,活字牢牢地固定在了铁板上,版面平整如镜。
“成功了!终于成功了!”毕升兴奋地大喊起来,声音中充满了喜悦与自豪。他的妻子和书坊的伙计们听到喊声,纷纷跑了过来。看到眼前完美的活字版面,大家都激动不已,纷纷向毕升表示祝贺。
为了验证活字印刷的实际效果,毕升决定印制一本诗集。他亲自挑选了一本经典的诗集,然后带领伙计们开始排版、刷墨、铺纸、印刷。每一个步骤,他都亲力亲为,小心翼翼,生怕出现任何差错。
当第一张印好的书页从印刷板上揭下来时,清晰、整齐的字迹映入眼帘。毕升轻轻抚摸着书页上的文字,眼眶湿润了。这一刻,他多年的努力和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活字印刷成功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杭州城。城里的书商们听闻后,纷纷慕名而来。
一位在行业内颇具威望的资深书商走进毕升的书坊,拿起印好的诗集,仔细地翻阅着,脸上露出了惊叹的神情。他抬起头,对毕升说道:“毕先生,这活字印刷术真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啊!不仅大大缩短了印刷时间,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后我们印制书籍,可就方便太多了!”
然而,也有一些书商心存疑虑。其中一位皱着眉头说道:“毕先生,这活字印刷术听起来确实不错,可这活字的制作过程是不是太繁琐了?而且这么多活字,管理起来也不容易吧?”
毕升微笑着,耐心地解释道:“制作活字初次确实需要花费些功夫,但一旦制成,后续排版印刷就会变得极为便捷,效率远非雕版印刷可比。至于活字的管理,我们可以按照韵部、笔画等方式进行分类存放,这样使用时就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活字。就像咱们在仓库里分类摆放货物一样,找起来不就容易多了?”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活字印刷术的优势,毕升当场为书商们展示了活字印刷的整个流程。他动作娴熟地排版、上墨、印刷,不一会儿,一张精美的书页便呈现在众人面前。
书商们亲眼目睹了活字印刷的高效与便捷,纷纷点头称赞,对这一新技术的信心大增。
随着越来越多的书坊开始采用活字印刷术,杭州城的书籍产量大幅提升。以往那些因为成本高昂、印制困难而难以问世的书籍,如今纷纷得以大量印刷。书籍的价格也逐渐降低,普通百姓终于有机会购买和阅读到更多的书籍。知识,如同春日的暖阳,开始照耀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在杭州知府举办的文化交流宴会上,毕升作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被邀出席。宴会上,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齐聚一堂。
一位颇具声望的老学究听闻毕升的发明后,主动上前攀谈:“毕先生,您这活字印刷术,实乃开启了知识传播的新纪元啊。但不知这技术后续可有进一步拓展的可能?”
毕升恭敬回应:“老先生所言极是,晚辈正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活字,期望能让这技术更加完善。我在试验木活字,可它容易受潮变形,正头疼呢。”
老学究捋了捋胡须,思索片刻说道:“或许可在木材处理上下功夫,比如烘干后用桐油浸泡,增强其防潮性。”毕升眼睛一亮,连忙称谢:“老先生高见,晚辈定会一试。”
不久之后,毕升在与一位从汴京来访的工匠交流中,受到启发,开始尝试制作木活字。木活字取材方便、制作相对容易且成本较低。
起初,进展颇为顺利,他挑选合适的木材,精心雕刻,很快便制成了一批木活字。但在实际使用中,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木活字容易受潮变形,尤其是在江南潮湿的气候环境下,印刷出来的字迹变得模糊不清,严重影响印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