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史我有钱我有颜

第63章 解缙《永乐大典》(第2页)

 然而,解缙的刚正不阿和直言进谏,虽然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却也让他在官场中树敌不少。

 在一次朝会上,讨论一项关于边境税收的政策时,一位大臣提出要大幅提高边境税收,以增加国库收入。解缙当场便站了出来,言辞激烈地反对道:“大人,此政策万不可行。边境百姓本就生活困苦,长期遭受战乱和天灾的影响,若再大幅提高税收,他们将陷入绝境,甚至可能引发民变。而且,过重的税收会严重抑制边境贸易的发展,长此以往,对国家的经济和稳定都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那位大臣皱着眉头,满脸不悦地反驳道:“你这是危言耸听!提高税收是为了充实国库,增强国家实力,在这乱世之中,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保障百姓的安全。你莫要因一己之见,阻碍国家的发展。”

 解缙毫不退缩,继续据理力争:“大人,我们身为朝廷官员,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更应心系百姓。若因追求一时的国库充盈而不顾百姓死活,这绝非明君所为,也非朝廷之福。我们应从长远考虑,制定利国利民的政策。”

 这番话让那位大臣面红耳赤,尴尬不已,心中对解缙的怨恨也愈发深重。此后,这位大臣便在背后联合其他对解缙不满的大臣,伺机寻找他的过错,准备伺机报复。

 朱元璋逐渐察觉到了解缙在官场中的孤立处境,他担心解缙的年轻气盛和直言会给他带来更大的麻烦。于是,他找了个机会,语重心长地对解缙说:“你虽才华横溢,但阅历尚浅,如今官场波谲云诡,你需回家闭门思过,修身养性,待日后时机成熟,再为朝廷效力。”

 解缙心中虽满是委屈,但还是跪地叩首,说道:“陛下圣明,臣深知自己尚有诸多不足,定当听从陛下教诲,回家后潜心学习,反思自己的言行,日后定以更好的姿态为朝廷尽忠。”

 回到家乡的解缙,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读书和着述之中,同时也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他常常穿着朴素的衣服,穿梭在田间地头,与百姓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田间,一位老农满脸愁容地对解缙诉苦道:“先生,如今这赋税实在太重了,我们一家老小辛苦劳作一年,除去赋税,所剩无几,连温饱都难以维持,日子实在是艰难啊。”

 解缙皱着眉头,紧紧握住老农的手,安慰道:“老伯,我深知你们的艰难,百姓的疾苦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待我有机会回到朝廷,定会竭尽全力为你们争取减轻负担,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老农眼中含泪,感激地说:“若真能如此,那可真是我们百姓的大恩人啊!”

 解缙还利用这段时间,撰写了许多关于民生和治国的文章,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朝廷所用,改变百姓的命运。

 几年后,朱元璋病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解缙得到了重新启用的机会,他满心欢喜地回到了朝廷,渴望能够继续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

 然而,建文帝时期的朝廷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相互争斗,解缙在政治上并没有得到太多施展才华的机会,他的一些建议也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解缙心中虽有失落,但依然没有放弃为朝廷和百姓做事的信念。

 不久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登上皇位。朱棣早就听闻了解缙的才华,对他委以重任。

 当时,朱棣有一个宏大的计划,那就是编纂一部前所未有的巨着,以彰显国威,传承文化。这个重任便落在了解缙的肩上。

 朱棣召见解缙,目光坚定地说道:“朕欲编纂一部囊括古今的巨着,此乃功在千秋的大业,非你莫属。你要尽心竭力,务必将此事办好,为我大明王朝留下不朽的文化遗产。”

 解缙跪地领命,斩钉截铁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负所托,竭尽全力完成编纂之事,若有半点懈怠,甘愿受罚。”

 解缙深知这项任务的艰巨与重要,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编纂这部巨着,他亲自前往各地,广招天下贤才。

 在一所书院中,他与一位满腹经纶的学者交谈。解缙诚恳地说:“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今朝廷欲编纂一部巨着,旨在传承华夏文明,彰显我大明国威。此乃千载难逢的盛事,还望先生能加入我们的团队,共同完成这一伟大的使命。”

 学者犹豫了一下,面露难色地说道:“此事意义重大,我自然明白。只是编纂工作必定艰辛异常,且耗时长久,不知何时才能完成。我家中尚有老小需要照顾,实在难以抉择。”

 解缙坚定地说:“先生,此乃功在千秋之事,虽过程艰辛,但能为后世留下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陛下对此事极为重视,必定会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先生家中的困难,朝廷也会尽力帮忙解决。望先生以大局为重,为了文化的传承,伸出援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学者被解缙的诚意和使命感所打动,沉思片刻后,点头说道:“好,我愿意加入,与你们一同为这部巨着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在京城设立了一个庞大的编纂机构,精心组织,严格把关。每天,他都早早地来到编纂机构,与学者们热烈探讨问题,解决编纂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