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李时珍的本草人生(第2页)
就在李时珍快要够到草药时,一块碎石突然滑落,他脚下一滑,整个人瞬间悬在半空,双手紧紧抓着岩石边缘。庞宪和李建元吓得脸色惨白,大气都不敢出。千钧一发之际,李时珍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敏捷的身手,重新找到了着力点,终于成功采集到样本。他兴奋地对下面的庞宪和儿子喊道:“找到了!”
在江西,他们听闻当地有一种水生植物可治疗水肿。李时珍四处寻找,在水塘边找到后,便向一位渔民请教。
“大哥,这水生植物怎么用才能治水肿呢?”李时珍客气地询问,脸上带着谦逊的微笑。
渔民热情地介绍:“把这植物的根煮水喝,水肿就能慢慢消下去。不过,煮的时候可得注意火候。”
当晚,李时珍尝试后,感觉腹中异样,频繁跑茅厕。
庞宪和儿子满脸担忧:“先生,您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吃坏肚子了?”
李时珍却笑着安慰:“别担心,这正是药物起效的表现,我之前查阅资料,就推测可能会有这样的反应,一切都值得!”
考察途中,李时珍做了许多危险的药物试验。太和山上的道士将“榔梅”奉为仙果,称吃了能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李时珍满心怀疑,冒险采摘。
道士们得知后,气势汹汹地找上门来:“你这凡人,竟敢亵渎仙物,该当何罪!”为首的道士吹胡子瞪眼,满脸怒容。
李时珍不卑不亢,拿出研究记录:“我通过观察、品尝和对比,发现这榔梅与普通水果功效无异,并无神奇之处,何来亵渎之说?你们若不信,尽可看看我的研究过程。”
道士们凑上前,看着密密麻麻的记录,无言以对,只能灰溜溜地离开。可他们并不甘心,在李时珍离开太和山后,还暗中派人跟踪,试图抓住他的把柄,好在李时珍早有防备,他们并未得逞。
为验证陶弘景对穿山甲食蚁方式的记载,李时珍多次上山观察。
“看,穿山甲是用舌头舔食蚂蚁,并非张甲诱蚁。”李时珍兴奋地对庞宪和儿子说,眼睛里闪烁着发现真相的光芒。
“真的呢,先生观察得太仔细了!”庞宪赞叹道,一脸敬佩。
“那我们再仔细看看它的其他习性,说不定还有新发现。”李时珍兴致勃勃,继续专注观察。
为进一步了解穿山甲的药用价值,李时珍解剖穿山甲,详细记录。但解剖穿山甲并非易事,穿山甲的鳞片坚硬,他们没有合适的工具,李时珍和庞宪、李建元尝试了多种方法,先是用石头砸,又用锋利的树枝去撬,都没能成功,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把废弃的斧头,才终于成功打开穿山甲的身体,获取到珍贵的研究资料。
李时珍的考察并非一帆风顺。一次,山中突遇暴雨,山路湿滑,庞宪不小心滑倒滚落山坡。
“庞宪!”李时珍心急如焚,大喊一声,和儿子连忙跑下山查看。
“先生,我没事,就是擦破点皮。”庞宪忍着疼痛,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都怪我没照顾好你,先别乱动,我看看你的伤。”李时珍蹲下身子,仔细检查庞宪的伤势,从药筐里拿出草药,熟练地为庞宪处理伤口,捣碎草药、敷在伤口上、用布包扎,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嘴里还念叨着:“这草药止血消炎,过几天就会好的。”
还有一次,他们到小镇考察,当地药商联合排挤,拒绝提供药材信息,还散布谣言。
“哼,这些人真不像话!”李建元气得满脸通红,“我们又没做错什么。”
“别管他们,我们做好自己的事,用事实说话。”李时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安慰道,“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用医术和诚意去打动他们。”
他们在镇外破庙住下,白天继续走访百姓。有一次,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路边,李时珍见状,立刻上前救治。他仔细诊断后,从药筐里取出草药,为老人喂服。
经过一番救治,老人终于苏醒过来。老人的家人对李时珍感激涕零,在他们的宣传下,小镇百姓渐渐改变了对李时珍一行人的看法,主动为他们提供药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