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史我有钱我有颜

第85章 皇太极(第3页)

 漠南蒙古各部相继归附大清,皇太极举行了盛大的受降仪式。在仪式上,蒙古各部的首领纷纷向皇太极献上礼物,尊他为“博格达·彻辰汗”,表示愿意为大清效力。

 一位蒙古首领恭敬地说:“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从此大清与我部,荣辱与共。”

 皇太极微笑着回应:“好,朕定会让你们在我大清的庇佑下,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我们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解决了蒙古问题后,皇太极将目光再次投向了明朝。此时,明朝内部农民起义不断,崇祯皇帝疲于应对。皇太极抓住这个机会,多次绕过山海关,从长城的其他关口突入明朝境内。

 在一次突袭中,皇太极的军队如入无人之境,直逼北京城下。崇祯皇帝惊慌失措,急忙调兵遣将进行防御。皇太极深知,此时强攻北京并非明智之举,于是他采取了围城打援的策略,设下埋伏,等待明朝援军的到来。

 明朝的各路援军纷纷赶来,却先后落入了皇太极的埋伏圈。经过几场激战,明军损失惨重。然而,皇太极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选择了与明朝进行谈判。他提出了一系列条件,包括割地、赔款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皇太极对明朝使者说:“回去告诉你们崇祯皇帝,只要答应朕的条件,朕自会退兵,否则,这北京城破之日,便是他的末日!”

 崇祯皇帝虽然心中不愿,但迫于形势,也不得不派人与皇太极进行接触。

 明朝使者战战兢兢地说:“我主崇祯皇帝愿与陛下和谈,但望陛下能降低条件,以保两国和平。”

 就在双方谈判的关键时刻,明朝内部的一些官员却认为这是耻辱,坚决反对议和。崇祯皇帝在内外压力下,最终放弃了议和的想法。

 崇祯皇帝愤怒地对主张议和的官员说:“朕身为一国之君,怎能向那蛮夷低头,割地赔款,这是我大明的耻辱!”

 皇太极见议和无望,便下令撤军。撤军途中,皇太极召集将领们商议:“此次虽未达成议和,但也让明朝见识了我大清的实力。他们内部矛盾重重,我们只需等待时机,定能入主中原。你们有何想法,可大胆说来。”

 将领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建议加强军备,有的提出继续分化明朝内部势力,皇太极认真倾听,不时点头,心中已有了更长远的谋划。

 回到盛京后,皇太极继续加强对军队的训练和对国家的治理。他深知,与明朝的战争将会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然而,长期的操劳和压力,让皇太极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他在处理完政务后,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摔倒在地。

 众大臣急忙将他扶起,太医们也纷纷赶来诊治。但病情已经严重,太医们束手无策。

 皇太极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努尔哈赤,想起了那些一起征战的日子,想起了自己为了大清所付出的一切。

 “朕这一生,虽有遗憾,但也无负于祖先,无负于大清。”皇太极喃喃自语道。

 就在此时,他最宠爱的宸妃所生之子突然跑来,扑到床边,泣不成声:“父皇,您一定要好起来。儿臣还要跟着父皇学骑马射箭,学治国理政呢。”

 皇太极看着年幼的孩子,眼中满是慈爱,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抚摸着孩子的头,虚弱地说:“儿啊,父皇可能不能再陪你了。你要好好长大,将来肩负起大清的重任,让大清的江山更加稳固……”话未说完,便已无力开口。

 宸妃随后匆匆赶来,看到皇太极的样子,悲痛欲绝,哭着说:“陛下,您不能就这样抛下我们啊,这大清还需要您,我们母子也需要您。”皇太极看着宸妃,眼中满是不舍,却已无法言语。

 不久后,皇太极驾崩,他的一生画上了句号。但他所建立的基业,为后来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