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笛卡尔(第2页)
皮埃尔挠挠头,满脸困惑:“可数学和哲学、科学有什么直接关联呢?我实在想不明白数字和图形怎么和我们对世界的思考挂钩。”
笛卡尔站起身,在房间里踱步,一边比划一边说:“我认为,世间万物皆可用数学的方式去理解和描述,我们可以用数学的逻辑构建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比如,物体的运动轨迹,用数学公式就能精准表达,这不就是数学与科学的关联?而哲学追求的真理,也需要严谨的逻辑推导,数学正好提供了这种工具。就像用数学模型可以解释天体的运行,从哲学角度则可以思考宇宙的本质和意义。” 皮埃尔若有所思,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但也被笛卡尔的热情所感染。
在持续的思考与探索中,笛卡尔终于得出 “我思故我在” 的伟大结论。那是一个静谧的夜晚,笛卡尔独自坐在窗前,望着夜空繁星。他反复思索:当我怀疑一切时,唯一无法怀疑的,就是正在怀疑的“我”的存在。这一思想火花让他激动得彻夜未眠。
第二天,他迫不及待地找到皮埃尔,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激动地说:“我找到了,皮埃尔!无论世界如何虚幻,我作为思考主体的存在是确凿无疑的,这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石!”
皮埃尔有些困惑,挠了挠头说:“可这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外部世界呢?一个‘我’的存在,好像离解释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还很远。”
笛卡尔耐心地解释:“从这个确定的起点出发,我们就能运用理性的推理,逐步构建对世界的认知。因为‘我’有思考能力,通过思考,我们可以对感知到的事物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一点点揭开世界的真相。比如,我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物体的形状、颜色,再运用理性思考,就能探究物体的本质和规律。” 皮埃尔听后,恍然大悟,对笛卡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然而,新思想的诞生总是伴随着重重阻力。笛卡尔的观点很快引起了教会的注意,他们视笛卡尔的思想为洪水猛兽。
一天,一位神学家气势汹汹地找上门,指着笛卡尔的鼻子怒斥:“你这是离经叛道!质疑上帝的意志,质疑先哲的智慧,你的思想会把世人引入歧途!你难道不怕遭受上帝的惩罚吗?”
笛卡尔却不慌不忙,平静地回应:“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寻找真理。如果真理与传统信仰的理解相悖,那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信仰的内涵和理解方式呢?难道上帝赐予我们的理性,不该被充分运用吗?我相信上帝是智慧的,他给予我们思考的能力,不正是希望我们去探索他创造的世界吗?真正的信仰,不应惧怕理性的审视,而应在探索中愈发坚定。”
神学家气得满脸通红,双手颤抖:“你这是狡辩,教会的权威不容挑战!几百年来大家都遵循着传统教义,岂容你一个人破坏规矩!”
笛卡尔坚定地看着他,目光中透露出无畏的勇气:“我尊重教会,但我更尊重真理,我不会停止对真理的追求。每一次对真理的靠近,都是对上帝伟大创造的更深理解。”
神学家冷哼一声,拂袖而去,但笛卡尔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压力所吓倒,他深知,追求真理的道路注定充满坎坷。
在与教会周旋的日子里,笛卡尔也没有停止学术研究。他把自己关在狭小的书房,对着堆积如山的书籍和写满字迹的羊皮纸,反复推演论证。窗外的世界车水马龙,人们在街头巷尾谈论着生活的琐事,而他却沉浸在自己的思想宇宙中。
有一回,他为了思考一个哲学难题,把自己关在房里三天三夜,饿了就啃几口面包,渴了就喝几口凉水。出来时头发蓬乱,衣服也皱巴巴的,眼神却格外明亮,兴奋地对助手说:“我终于想通了,关于实体与属性的关系,之前我们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当我们从‘我思故我在’这个基点出发去分析,就能发现,实体是属性的基础,而属性是实体的表现形式,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