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史我有钱我有颜

第89章 顾炎武(第2页)

 抗清失败后,顾炎武并未放弃。他深知,仅凭一时的冲动和热血,无法实现反清复明的大业。于是,他踏上了漫长的漂泊之旅,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顾炎武一路向北,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每到一处,他都仔细考察当地的山川地理。他爬上高山,俯瞰大地,绘制出详细的地图;走进村庄,与百姓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疾苦;翻阅当地的方志典籍,研究历史的变迁。

 为了维持生计,同时也为了积累反清复明的资金,顾炎武还在游历途中垦田畜牧。他亲自下地劳作,学习种植和养殖技术。烈日下,他挥汗如雨,心中却始终怀揣着那个坚定的信念。

 有一次,他在山西的一个小村庄停留。村里的百姓生活贫困,时常受到地主和官府的欺压。顾炎武得知后,挺身而出,为百姓们出谋划策。

 他找到村里的老者,问道:“老人家,这地主是如何欺压你们的?”

 老者叹气说道:“唉,他们随意丈量土地,多算我们的田产,赋税年年加重,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去年收成不好,交不上税,我那儿子还被抓去关了好些天。”

 顾炎武听后,安慰道:“老人家莫怕,我定会帮你们讨回公道。”

 他找到地主理论:“你随意篡改田亩,加重百姓赋税,良心何安?”

 地主却不屑地说:“这是官府的意思,你少管闲事。”

 顾炎武据理力争:“官府也不能肆意鱼肉百姓,我定会将此事揭露。”

 他帮助百姓们重新丈量土地,揭露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行为,还教百姓们如何与官府周旋,争取自己的权益。百姓们对他感激涕零,纷纷称他为“青天”。

 顾炎武却只是微微一笑:“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这天下,本就该是百姓的天下。”

 一位大娘拉着顾炎武的手,满眼泪水:“顾先生,您真是大好人,我们该怎么报答您啊。”

 顾炎武连忙说:“大娘,这都是我份内之事,只要大家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就好。”

 还有一回,顾炎武路过一座古寺,听闻寺里藏有一本失传已久的古籍,据说与古代音韵学有关。他顿时来了兴致,找到寺里的方丈,诚恳地说:“方丈,在下顾炎武,对古籍研究略有心得,听闻贵寺藏有一本与音韵学相关的古籍,恳请方丈允许在下翻阅,或许能为这古籍的研究添砖加瓦。”

 方丈却面露难色,称古籍是寺里的镇寺之宝,从不示人。

 顾炎武并不气馁,他在寺外的破庙住下,每天帮着寺里打扫庭院、挑水劈柴。

 一日,方丈看到顾炎武在整理古籍时,不小心碰倒了烛台,却不顾自身安危,先护住古籍。方丈大为感动,终于同意让他翻阅古籍。

 顾炎武如获至宝,对方丈说道:“多谢方丈成全,我定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他日夜研读,从中获得了许多古音学研究的灵感。

 在研读过程中,顾炎武遇到一处疑难,便去请教方丈:“方丈,此处关于古韵的记载,我有些疑惑,还望方丈指点一二。”方丈微笑着为他解惑,两人就古音学展开了一番深入探讨。

 在漂泊的岁月里,顾炎武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反清志士。在山西,他与傅山相遇。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傅山钦佩顾炎武的学识和气节,顾炎武也欣赏傅山的豪爽和侠义。

 傅山举起酒杯,目光坚定地说:“宁人,这天下虽被清廷暂时统治,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的正义不灭,终有一天,能恢复大明的江山。”

 顾炎武也举起酒杯,点头道:“傅兄所言极是,我们不能放弃,要继续寻找机会。哪怕前路荆棘密布,我们也要为后世子孙闯出一条光明大道!就算希望再渺茫,我们也要坚守心中的道义。”

 傅山接着说:“我听闻南方还有不少义士在暗中筹备,咱们要是能联合起来,定能成一番大事。”

 顾炎武眼睛一亮:“傅兄,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若能联络各方,里应外合,说不定真能给清廷致命一击。”

 后来,顾炎武又结识了李因笃。李因笃对经学有着深厚的造诣,两人常常在一起切磋学问,互相启发。他们还与其他反清志士一起,秘密商议反清复明的计划,虽然这些计划一次次因各种原因未能实施,但他们从未放弃。